车友们中秋快乐,在南京举办的亚洲展刚刚结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亚洲展上值得一看的公路车吧。
在亚洲展上见到3T最新发布的Gravel Bike实车的时候,我们一行人着实被惊喜到了,这是Gerard Vroomen入主3T公司以来令人震撼的一款产品——Exploro,意味着探索,车手可以驾驭这辆车探索世界,广阔世界,大有作为。
自从3T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让单车更加的“气动”,这是他们的强项,这也是他们在Gravel BIke上施展拳脚的原因,3T、THM品牌推广专员Carlo Guardamagna称,他们在低速风洞的测试结果表示:700Cx40C与3T现在推广的650bx2.1,有着出色的表现。
展开全文
▲这辆展会样车其实是Carlo的私人车,因此我们能看到一些岁月的痕迹,哦不,使用的痕迹。
车架的设计围绕着3T的“Gravel Plus”概念,何为“Gravel+”呢?在3T看来,骑行在Gravel碎石路(国内可能称其为非铺装混合沙土路比较恰当)的车手想要更大的轮胎,更大的轮胎意味着更大的胎内的气体体积更大,在碎石路上的表现更好。
▲车架下管的“Gravel Plus”标志
遵循“Gravel+”这一理念,3T Exploro的车架被设计为可以容纳公路胎、CX胎,甚至是部分的27.5山地胎,因此,Exploro能够胜任不同风格的路况。
前文所提到,3T致力于降低车辆的风阻,因此,此款Exploro也进入了3T的RealFast实验室来进行测试,现在不搞个3D打印的假人上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进过风洞,所以3T一整整 *** ,真人、假人、水壶,能装的统统装了上去,这才有现在我们看到的,如此气动外形的Exploro。
这辆“粗”车到底是怎么个气动法呢?Carlo介绍说,粗胎带起的气流可以平滑地经过子弹截面的粗壮下管,Kamm-Tail(虚拟尾翼)下管可以很好对水壶架进行整流,气流经过前半部分后,再穿越25毫米宽的气动截面立管,之后再平顺的通过后轮。这一整个过程能够节省7W的功率。为什么是7W,因为3T认定你们在Gravel路况速度不会快啊哈哈哈,厉害了我的哥。不过Carlo话锋一转,称Exploro在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这种设计能节省24W。
▲当前的轮胎宽度为40C,可见前叉的间隙可以容纳更更更宽的外胎,碟刹与宽叉肩的设计使得前叉堆泥的惨剧不会轻易发生。
该车搭载了SRAM Force1 Hybird液压碟刹套件,在套件的选择上,SRAM的“1”系列凭借着出色的稳定性与爽脆的手感得到了3T的肯定,在颠簸路况下,机械变速的稳定性也得到了认可。
车把、把立、把带、碗组甚至垫圈都是“Made in 3T”,可见“演而优则导,配件做久了玩玩整车”这个定律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作为3T、THM的品牌推广,要是Carlo的车上装了其他家的配件,这样老板也会很尴尬的吧。
▲全车内走线,走线口在上管与头管交界处,并且可通过更换堵盖,支持未来以及现在的各种电线、油管、线管……
上管留有一组水壶架螺丝孔,既然是Gravel Bike,除了水壶,还能装很多东西,比如说应对长途骑行安装上管包、工具包等等拓展零部件。
车架共有三组水壶架安装螺丝,在单水壶架配置时,水壶架安装在下管三颗水壶架固定螺丝的下两颗,可得到更好的气动增益;而双水壶架配置时,则安装在上方两颗螺丝处,得到更大兼容性。
▲从这个角度看,方显下管之粗壮孔武,下管上的3T涂装也可谓是别具一格。
牙盘没有选择变速套件中的SRAM Force 1牙盘,而是选择了3T最近收购的轻量化品牌THM的Clavicula SE,肥水不流外人田,“很毒很3T”。THM盘片采用了“狼牙”正负齿技术,减少掉链的风险。
▲1X变速,已经成为CX乃至Gravel Bike的“标配”。
▲在立管位置尚留有前拨安装口,这意味着Exploro能安装前拨了吗?这个安装口其实也可以用来安装稳链器。
沿用XX、X0等山地变速套件技术的Force 1后拨,能够在极端恶劣的路况保证稳定的发挥,零水平位移、后拨阻尼、精确拉线比、后拨锁等技术应有尽有,导轮也采用正负齿技术,重260克左右。
见过不对称的后下叉,没见过这么不对称的。后下叉不对称设计,充分考虑了驱动侧与非驱动侧的力量、应力、形变,结合精密的碳纤维的堆叠排列,打造出了形似山地,但理论上相当强悍的车架后方布局。
▲粗壮的五通与间隔较大的后下叉,形成极具刚性与强度的“底盘”。
▲从这个角度看,后下叉的不对称设计不单单是位置的不对称,管型也经过精密的测量与计算,以此保证车手的踩踏传递。
纤细的后上叉,等等,我闻到了什么?一股复古的味道。其实3T这样设计,更多是为了容纳更大的轮胎以及更好的舒适性;但不得不说的是,后上叉和车架前三角相比,似乎没有了气动的味道。
D型坐管意味着无法在市面上找到能够替换的坐杆,乖乖用原配的3T坐管吧。碳纤维D型坐管在舒适性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实际的骑行体验上带来的舒适性确实是圆管坐管所无法媲美的,坐管通过隐藏式坐管夹固定,4毫米内六角扳手进行锁紧。立管后方很自信的印制“SOAERO”字样的涂装,仿佛看到意大利人陶醉在爱琴海的微风,手握着勃良第82年的天地壹号在夕阳的余晖下对你说:“亲爱的,你真气动。”
前轮刹车夹器为Force 1直装式夹器,搭配140毫米中央锁紧碟片。SRAM出了中央锁紧碟片,虽然这不是什么新闻,但印象中“中锁碟片=Shimano”的观念实在难以撼动,这好比看到麦当劳出了“阖家桶”一样。
▲前轮12毫米桶轴制式,3T的桶轴杆,颇有“一人买车,全家3T”的感觉。
▲后轮同样为Force 1直装式夹器,轮组中锁盖也是3T标的,猜猜这辆车一共有多少个3T标?
▲3T自产碳纤维轮组,搭配了WTB NANO 700X40C外胎,胎边上的XC字样让小编后背一凉,这是辆山马吗?
更多南京展整车内容,请继续关注BIKETO美骑网产品频道,我是小编腊梅花,下辆车与你不见不散。
图片:KENT
责任编辑:LMH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