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日常教育 >> 正文 提交收录

中国社会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社会心理学会)

时间:2022年06月08日 08:06:19

本文目录一览:

社区工作社会心理服务有关的培训证书有什么呢?

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证书的颁证单位是中社联,在社区认可度还是可以的。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原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是经过中国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国家民政部直属主管的全国性专业社会团体,是中国唯一代表从事社会工作的单位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权威组织。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工作委员会在前期遍布全国18个省市安心小屋(立足社区一站式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的大量工作基础上,针对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实际需求,整合国内多方心理服务等专家资源,推出《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培训项目。

在英国,更大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名称不叫“XX心理诊所”,而叫“国家婚姻指导委员会”。它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一些关心战争所带来的婚姻问题的人士所创立。这家机构所代表的,就是心理咨询中独立于医学模式,教育模式之外的第三类模式——社会工作模式。

社工类心理咨询应该有与医学类心理咨询,教育类心理咨询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这种心理咨询依靠的不是“心里学”,而是“心外学”,是关于人类行为规律的理论。因为它更关注当事人的外显行为,关注他怎么处理自己的生活,他的解决方式里有哪些问题。

从事医学类心理咨询的人需要有“心理学+医学”的知识结构,从事教育类心理咨询的人需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结构,从事社工类心理咨询的人,则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结构。他应该熟悉“社会角色”、“代际差距”、“非正式组织”、“都市问题”、“社区结构”、“家庭功能”等社会学理论,更多地从现实层面给当事人以指导。

在中国,社工类心理咨询比医学类、教育类发展得都晚,目前还很不成形。但由于它所涉及的现实问题多具有刚性特点,对这类咨询本来就有强大的社会需要,相信社工类心理咨询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昆明劫持人质案中,前往交涉的女记者心理素质有多强?

应该是非常强的了,最起码比95%的女性要强很多。毕竟对于女性来说心理素质要比男性弱很多,但是这位女记者的心理素质特别的强大,而且勇气十足。

如何开展社区心理服务

可以了解下中社联的 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 项目

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基层人员培训方案》,聚焦基层人员的心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居委会人员、网格员、民警、民政干事、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救助站、职业康复站工作人员,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基层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工会(共青团)等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心理服务基础知识和能力培训。

为积极推动社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缓解社区心理服务人才短缺现象,提升社区心理服务专业水平,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工作委员会针对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实际需求,整合国内多方心理服务等专家资源,推出《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培训项目。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工作委员会

实施单位:中科博爱(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何为“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

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是立足城乡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是以社区为主要服务场域,以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众、老年群体、困境儿童、社区矫正人员、失独家庭、社区戒毒人员等社区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科普、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矛盾调解、危机干预协助、社区心理文化活动等综合社会心理服务,营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心理服务人员。

1.工作场所:

城乡社区各类服务机构和服务组织。

2.服务内容:

心理健康科普、心理问题识别与一般心理疏导、社区心理援助、社区危机干预辅助和各类心理服务相关的社区文化活动。

3.工作机制与角色定位:

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基于社区特定人群的具体需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区别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扮演八种不同的角色:1、问题识别和需求评估者;2、直接服务提供者;3、心理服务转介者;4、特定人群利益维护者;5、社会资源链接者;6、服务活动策划者;7、危机干预的协助者;8、心理服务政策倡导者。

为何要成为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作用重大,需求广泛而迫切。全国63万多个城乡社区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心理服务专业队伍。

1.我国精神心理问题形势严峻

我国有16%-17%的人饱受各类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精神心理问题所致疾病负担占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2.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部分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病亡者家属、康复患者及其家庭,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家庭、一线社区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家庭等积累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存在社会风险隐患。一般社区居民也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

3.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建立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 ***

4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明确提出,“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建立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 *** ,提供情绪引导、心理辅导、资源链接、困难纾解、社会支持 *** 修复等服务,改善社区环境,回复社区秩序,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促进社会稳定。”

近日, *** 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明确指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发展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证书怎么报名

可以关注中科博爱网站了解!

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承办单位:中科博爱(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全国心理教育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职业学校以及相关工作从业者: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2020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同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知》,旨在组建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和社会工作等多学科专业人员队伍,为受疫情影响的群众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和社会工作服务,将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纳入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和社会影响。

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发展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探索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通知中提到:“到2021年底,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等场所,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为村(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村(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0%以上。”

为积极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助力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助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开展“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职业技能培训”,由中科博爱(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具体承办。具体如下:

项目特色

■权威认证: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工作职业技能认证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认证;

■教材内容:深入调研相关社会心理服务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教材采用教学大纲式教学,突出实用性;

■教学方式:采用“远程”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计划自主安排,突出便捷性;

■课程结构:“理论案例”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综合应用、个人成长、培训等教学模块的进阶学习,有针对性地提升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的应用实操技能,实现从理论到实操的全覆盖;

■延展支持:与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服务相关资源持续对接、更新、完善,实现持续的专业支持。■优先申请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个人会员或单位会员,并推荐所在区域心理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就业。

培训对象

■社会工作者、城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

■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系统心理健康辅导相关工作人员;

■各类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从业人员;

■社会工作、心理学、公共卫生、教育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