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这种行为很正常,只是为了保护这些古墓,如果不进行专业挖掘,很容易被盗墓贼光顾。
我觉得可能会更加的激动吧,因为挖到了自己的祖坟,那么也是自己来研究,他们肯定会更加的上心。
看什么时代了
在早期,很多考古学者的动机并不纯洁、手段也非常粗糙
最严重的,比如殖民时期的埃及考古、对特洛伊遗址的发掘,这些人的行为基本上和盗墓贼别无二致
再比如清末民初,列强对我国西域地区的考古探险行动,打着考古旗号大肆偷盗,比如英国人用胶水粘走壁画,其中尤以沙俄最为卑劣,打着考古探险旗号做军事测绘
再比如,民国之后天朝本土考古学界兴起,但非常不成熟,尤其以深红时代,人定胜天、无所敬畏、蔑视文化和传统的氛围影响下,学术界也充斥着冒进,比如贸然打开明十三陵地宫,导致壁画与有机丝织品在数分钟内化为灰烬。。建国后早期的一些考古发掘记录片你可以看看,手段粗糙锄头铲子乱挥,甚至有些发现真伪难辨有造假嫌疑。这里要表扬下周总理,当年中国学术界的风气实在有点肮脏,郭沫若等人一群文人就因为对兰亭集序的一点念想以及急功近利的情绪,大肆渲染 *** 要挖了唐昭陵,说宝物如何如何多之类,周总理怕是比较清醒的人了,对于这些文人不胜其烦之后批示“我对死人的东西不感兴趣”,严词拒绝
当这个学术日渐成熟的今天,这种事情已经很少发生了,国民对于文物保护意识也非常强烈
考古的目的是以实地的切切实实的文物来研究还原古代、古人、先民的文化、生活细节、还原历史真相等是对我们过去的追寻,对于我们从哪来、我们祖先什么样、怎么生活的研究
现代考古学界几乎不会主动对古墓或者遗址进行发掘,惨痛的先例告诉我们以人类现今的技术无法有效的保护这些文物,这些文物被挖出来之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毁灭
所以你看到的大多数考古新闻,都能听到这个词“抢救性发掘”,只有古迹尤其是古墓因为意外、盗墓、基础建设等原因面临毁灭是才会对其进行发掘
至于挖祖坟。。我国法律:一切在地下的文物、矿产属于国家。。。如果你家祖坟能被定义为文物不得已要挖的时候,与被开发商挖掘机铲平、被盗墓贼光顾相比,让考古学家们拿着手铲、刷子精工细作小心翼翼的挖出来放入博物馆保护,毫无以为是更好的选择。。只怕到时候求之不得。。比如南京将军山事件或许你听说过,因为南京文保单位的不作为,未对地产开发地区做文物排查,导致将军山明代功臣黔宁王沐英家族墓碑损毁,之后沐氏后人 *** ,但南京 *** 与文保单位依旧不作为,用拖字诀,导致沐英长子墓被彻底夷为平地,其他几座墓被埋于别墅区绿化带之下。。。。。相比如今的结果我相信沐氏后人更希望考古学者们能更有作为些,抢救性发掘下,把墓地遗址保护下建个博物馆也行啊
挖掘古人的坟墓无非这两种:盗墓跟考古。前者是为了牟取私利而对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后者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并增进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在中国还有一种特殊情形,比如破四旧中也有毁坏文物的行为,虽然不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但是和盗墓的结果没什么两样,多数情况下还更糟。
墓葬只是考古发掘的对象之一(而且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发掘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随葬品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这是盗墓者所根本无视的,盗墓不仅对挖掘过程没有任何记录,而且破坏了墓葬的原有结构、使出土物脱离了原有环境,是对文化遗产的极大破坏,绝不能与考古工作相提并论。
考古归根结底是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手段,而且通常情况下只是最无奈的手段。绝大部分考古发掘是为了免于文化遗产遭受来自盗掘和经济建设的破坏,只有极少一部分是出于学术目的的主动发掘。如果不发掘,任由盗墓贼或施工取土破坏,古人也没有得到任何尊重。在大规模的机械化建设中,自古以来适合人类生存并有希望留下他们生存遗物的地方很少没有受到掘地三尺的扰动,如果没有考古工作,就不知道地下遗存的位置、范围和价值,无法确定哪些地下文物需要保护,没有 *** 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经济建设中的破坏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我认为这样也是好的,毕竟我们只有通过历史文物才能真正了解到历史的存在,所以只能挖掘古人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