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转贴 百度
1.桂林山水
桂林简介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踏来,流连忘返。
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华侨旅游经济区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小吃
桂林地处岭南要冲,自古官宦商旅云集,饮食习惯南北交融,粤、川、湘、浙、赣、闽均有承传。近世纪以来,粤、川饮食影响大,同时融入地方习惯,又因旅游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 *** ,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
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更受欢迎。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现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变。
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轩粉店、石记米粉、味香馆最为有名。
学校隶属关系: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 *** :0773-5896079(院办)、5896271(资环系)
学校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建干路12号 传真:0773-5892796
邮政编码:541004 网址:http://
桂林工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为一所单科性地质专科学校,从创建到1977年,一直从事地质专科教学。197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成为以地学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1983年开始,学院的办学方向开始转变,学院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1994年,学院更名为桂林工学院,标志着学院向多科性本科学校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院学科门类已涵盖理、工、文、管、艺5大类,14个二级类,36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专业。地质类专业在全院学科中所占比例已大大缩小。
一、专业设置
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首饰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近1200人;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市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8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74名;与中南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桂林工学院地质类专业全部在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内。该系成立于1997年。全系现有8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研究员)18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0名。现有地质类专业教师30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5人,博士9人,师生比远高于其他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38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3人。每年各教研室根据计划安排教师攻读学位或在国内外进修,已有3名教师从国外学成归来。
阮百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副院长,是广西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和科技开发项目,在《中国科学》、《物理探查》、《科学通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罗先熔教授:现任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所长,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电化学勘查研究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20余项地质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目前正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西部荒漠戈壁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研究”。
冯佐海教授,现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花岗岩体构造、成矿构造解析和环境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参加过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973”规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目前正主持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吴虹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遥感/GIS课题同行评议专家。曾作为访问学者两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开展中德科研合作,在德国出版遥感/GIS专著一部,主攻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遥感、GIS与动力学模型、综合地学信息可视化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
钱建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研项目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控矿构造、构造地化与动力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方面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曾获第三届全国构造地化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地洼学说二等奖。
张良钜教授,现为桂林工学院珠宝教育与检测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矿物、宝石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宝石矿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或负责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5项,合编专著一部、在矿物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为:矿物晶体化学、宝石矿物的研究与开发等。
张桂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金矿床的控矿规律及GIS的应用研究,曾多次赴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工作。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5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
张小路研究员,主要从事使用地球物理 *** 进行隐伏矿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和工程物探勘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过国家“九五”科研攻关项目、国家新疆三0五项目、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子课题研究等。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喻亨祥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地质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中澳国际合作研究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人才培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研究生8人。全系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生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54名(不含研究生班),本科生1090人,高职生35名,函授生300余名。
在一大批教授、博士的带动下,在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下,资环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近年来,共获得包括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摸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近20项,毕业生考研氛围浓厚,连年研究生考取率在15%左右。
由于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三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85%以上,今年更是达到了96%。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连年一次就业率100%。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资环系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7个教研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两个中心实验室,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高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宝玉石测试鉴定中心等科研及科技开发机构。
虽然经过转型,地质类专业已被大大压缩,但它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其中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3个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
与招生相比,这些年地质类专业的分配形势越来越好。2001年我院地学类专业毕业生80人,而社会需求为400余人,供需比为1∶5,2002年毕业生73人,社会需求为450余人,供需比为1∶6;2003年毕业生为80人,需求量640人,供需比为1∶8。地质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为100%,说明社会对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保持旺盛。
广西是沿海、沿边的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矿产、旅游、水能等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国内发达省区,但也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进步提供了机遇。经过近50年的发展,桂林工学院已形成以工为主、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包括地矿类及相关的材料类、测绘类、环境类等许多专业都是广 *** 一无二或具有一定优势的,其中一些还被列为广西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
五、学科建设
1.资源勘查工程
本学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学科,也是地矿类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1995年被广西之一批列为区级重点学科。在“六五”直至“九五”期间的20年中,承担了广西和全国乃至中外合作的各类研究课题。获得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奖项。在有色多金属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华南隐伏矿床的综合预测理论与找矿 *** 、花岗岩体构造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学、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地球化学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与优势,处于国内先进乃至部分国内领先水平。本重点学科现有一个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点(资源勘查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并挂靠在中南大学内招收博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
资源勘查工程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是:以广西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查、评价和开发为立足点,参与国内重要成矿区带的科研竞争,跟踪国际先进的成矿理论与预测技术,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整体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能对广西地质和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开发起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测试,科技咨询与成果 *** 的基地。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成矿规律与隐伏矿床预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花岗岩构造与成矿动力学、现代构造解析与成矿构造、成矿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
2.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科是在地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宽厚的多学科支撑体系。1993年,在地球化学勘探基础上,设置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0年通过多学科横向联合申报,成为广西之一批成功申报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点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来,在广西从事水环境防治、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以及环境地质项目6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广西科技厅、教育厅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地方 *** 项目25项,应用研究项目22项,总科研经费836万,40%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其中学术会议56篇),出版专著6部,省部级获奖项目21项, *** 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25项,使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在我国和广西区内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
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多学科横向联合,大力发展以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地质、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几个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形成具有与我国国情尤其是广西地方特色相适应的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领域达到广西领先、总体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合理梯队结构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以及环境地质。
3.勘查技术与工程
该学科是桂林工学院最早建立的重点学科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主要对象是水土、矿产等资源及相关的地质地理环境。它涵盖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勘查工程等学科及相关专业。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原地矿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指令和专项基金项目11项,国家攻关项目7项,其他科研项目60项。总项目数86项,总经费720万元,人均项目数2.3项(含交叉参加数)。共获省部级各类成果奖20项(含优秀论文奖11项)。
勘查技术与工程发展整体目标是:以广西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背景,重视占广西国土面积 41%的岩溶区,以资源、环境为纲,以地球系统学科和系统 *** 为经,以“地质—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为纬,建成一个在矿产资源及水资源勘查、基础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能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跟踪学科前沿,达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水平,并对广西的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起带动和辐射作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区)级重点学科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中国西部(重点在广西)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推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广西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已初步形成学科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程。
六、实验室建设
目前,资环系共有实验室20个,主要有矿物岩石实验室、宝石实验室、普通地质实验室、地学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室等。专职实验人员12 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 人,实验师、工程师4人。共有实验用房约2000 m2。有实验仪器设备479 台(件),总值达434万元。其中超过5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3台套,比较大型的仪器设备有: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紫外光分析仪(美国)。
七、科学研究
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发扬地质、物探、化探、水文、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地物化综合找矿、地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中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达国际水平的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励数十项,近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
全系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合同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23项,横向项目90项。
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有:
1)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首任所长是国际知名地质学家、宝石(观赏石)学家、博士生导师袁奎荣教授。现任所长罗先熔教授。本研究所是全国地质系统之一个从事花岗岩与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专业研究单位,现拥有专 *** 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7人。该所通过18年的实践所提出的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理论和 *** ,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两次举办全国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的学术讨论会,3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与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的10所著名大学交流密切,为促进国际间的地学交流和提高我国学术地位做了开拓性工作。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涂光炽教授、徐克勤教授、陈国达教授及南京大学王德滋教授等,都对研究所有较高评价。
2)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成立于1994年3月,中心现有人员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中心拥有加拿大EKKO-100A地质雷达,EM-57(C)瞬变电磁仪,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等先进设备,可以承接工程地基勘查、桩基检测、管线探测及漏水调查、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项目。多年来承担了许多这方面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高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注册资金为人民币捌拾柒万元。主要从事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及中央空调清洗工程等项目。同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目前主要承担科技项目有: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广西科技厅项目6项;广西教育厅项目2项。
4)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11月,主要利用当前更先进的各种空间分辨率尺度的商业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填图、矿山矿产资源乱采乱挖调查、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与病虫害监测、植被覆盖调查、森林火灾监测与损失评估、水灾监测与损失评估、城市区域地理构成现状调查、城市区域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型工程选址、海岸及近海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查等遥感应用技术服务。
5)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7月,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已经拥有国家环境工程水污染专项设计乙级资质书,能够承担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并开展环境技术领域的各种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多年来,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浓度味精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外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目前,与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交流及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院有30多人分别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国家学习或进修。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明多萨克斯大学每年相互交换留学生。1995年起学院与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联合办学,并在我院设立FGA教育培训中心和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考核考点。由我院负责教育培训的学员考试通过率连续 5年为100%,为世界宝石教育培训通过率之最,受到国际珠宝界的高度评价。
九、出版物
《桂林工学院学报》是CA收录期刊,BIG固定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89、1995、1999连续三届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
(撰稿:王殿华)
周卫宁 张昌龙 霍汉德 吕智 卢福华 左艳彬 覃世杰
之一作者简介:周卫宁,中宝协人工宝石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第三届副主任委员,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水热法是经典而又重要的人工合成晶体 *** ,在人工合成晶体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水热法仍然是某些重要晶体材料(如水晶等)最重要而有效的合成 *** 。我们曾经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红宝石、黄色蓝宝石、无色蓝宝石等宝石晶体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曾小批量生产这些晶体供应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填补了我国水热法合成宝石晶体的空白。近年来,为了满足光电子高技术发展对功能晶体材料的需求,我们开展了水热法合成磷酸钛氧钾(KTP)、氧化锌(ZnO)晶体的研发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旨在通过报道这些进展以引起同行的重视,共同推动我国水热法合成功能晶体材料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温差水热法合成晶体的基本原理
温差水热法合成晶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物质)在一定的压力下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将培养料放在高压釜的高温区溶解形成饱和溶液,通过对流输运到低温区形成过饱和溶液而结晶析出,生长出所需要的晶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快速、经济地生长,往往在低温区放置晶体籽晶,籽晶表面在过饱和溶液中生长出满足我们需要的大块晶体。
温差水热法合成晶体的关键设备高压釜见图1。
图1 高压釜及晶体生长示意图
二、水热法合成KTP晶体
磷酸钛氧钾(KTP)晶体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它具有非线性系数大、容许温度和容许角度大、激光损伤阈值较高、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潮解、抗热冲击性能好、机械强度适中、倍频转化效率高达 70%以上等特性。因此,在近红外激光倍频中,KTP是更好的晶体材料。它在军事科研、高密度数据存储、医疗、消耗型电子产品、海洋光学、激光探潜和环境遥感检测等领域里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目前生长 KTP晶体的 *** 主要有熔盐法和水热法两种。熔盐法生长的KTP晶体具有生长速度较快、成本低的优点。但是,由于熔盐法的固有缺点(相对高的非恒定的生长温度、溶液的黏滞性很大、体系容易被环境污染等),此法生长出来的KTP晶体,其完整性、均匀性及纯度等均不如水热法生长的KTP晶体好,而且其抗激光损伤阈值较水热法 KTP要低一个数量级。目前熔盐法生长的KTP晶体的抗激光损伤阈值一般为0.4~0.8GW/cm2,更高也只能达到 2GW/cm2,灰迹问题严重限制了它在中等以上功率激光器上的应用。随着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对KTP晶体的抗激光损伤阈值要求越来越高(5GW/cm2,甚至10GW/cm2)。这样,用盐熔法技术生长的KTP晶体就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开展用水热法生长高抗激光损伤阈值KTF晶体的技术研究就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1.KTP晶体生长工艺
KTP晶体生长的有关工艺参数如表1所列,在此生长条件下,KTP晶体沿(011)面的生长速度为0.15~0.17mm/d,生长出来的晶体透明、无色,无包裹体,外形良好,晶体尺寸可达40mm×25mm×25mm,如图2所示。
表1 水热法生长KTP晶体的有关工艺参数
图2 水热法生长的KTP晶体
2.KTP晶体性能测试
(1)透过率
我们将水热法生长的KTP晶体按 λ=1064nm→532nm时的Ⅱ类相位匹配(θ=90°,φ=26°)关系将晶体加工成3mm×3mm×7mm的器件,在LAMBDA900分光光度计上测试了晶体从200~3000nm波段的通过率,如图3所示。
图3 水热法KTP晶体的透过率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水热法生长的KTP在450~2500nm波段内透过率曲线非常平坦,不存在任何吸收峰,且透过率超过80%。从图上还可以看到,水热法生长的KTP晶体在2750nm波段附近存在由OH-引起的强烈吸收,这是水热法晶体的共性,与熔盐法 KTP晶体有很大不同。但这一吸收峰并不影响水热法KTP晶体在Nd:YAG激光器1064nm波长倍频到532nm波长上的应用。
(2)抗激光损伤阈值
对同一样品,我们进行了抗激光损伤阈值测试。测试参数如表2所列。
表2水热法KTP晶体抗激光损伤阈值测试参数
在样品的3个不同部位测量其损伤阈值,均为30mJ,根据公式:
,可得脉冲宽度内平均面功率密度为9.5GW/cm2,该晶体064nm波长激光的损伤阈值为9.5GW/cm2。
三、水热法合成氧化锌(ZnO)晶体
衬底材料是发展微电子产业的重要基础性材料,大尺寸、高质量的氧化锌(ZnO)晶体是研究 *** GaN,ZnO等发光电子器件的重要衬底材料,特点是:作为Zn()薄膜的衬底材料,ZnO单晶具有任何其他衬底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同质外延,因此其应用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宽广。可以预计,随着ZnO器件产业化的到来,对ZnO单晶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重视并发展大尺寸高质量ZnO单晶的生长技术,不仅可以为今天ZnO器件的研究提供合适的衬底材料,更重要的是为将来ZnO器件的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1.氧化锌(ZnO)晶体生长工艺及生长结果
水热法生长ZnO晶体所用的原料是由分析纯ZnO粉末经等静压成型后在1200℃烧结而成的,有关的生长工艺参数见表3。
表3氧化锌晶体的水热法生长条件
在上述条件下,我们已经生长出了尺寸达到25mm×25mm×10mm的Zn()晶体,其颜色为浅黄绿色,透明。晶体外形呈规则的六角对称形状,主要显露面为
(图4)。各方向的生长速度为:v
(即[0001]方向)方向与-C(即
方向])方向生长速率差异明显,前者大约是后者的两倍,这是因为Zn()晶体本身具有极性,晶体+C面为带正电荷的Zn原子面,-C面为带负电荷的()原子面,所以溶液中的负离子生长基团在+C方向大于-C方向叠合速率。从结果可以看到柱面
生长速率比较缓慢,这是目前用水热法生长更大尺寸的ZnO晶体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图4 水热法生长的ZnO晶体及其形貌示意图
2.氧化锌(ZnO)晶体性能测试
采用等离子体质谱分析(ICP-MS)对晶体+C部分新生长层中的杂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由于没有使用高纯度的原料,造成晶体中杂质的含量比较大,特别是Al,Fe,K,Si,Pb等元素,其中的Au应是来自于黄金衬套管。
表4水热法氧化锌晶体杂质元素分析结果
取晶体+C部分切片,对晶体(0001)面进行机械抛光后进行双晶摇摆曲线w扫描,所得到曲线如图5所示。从中可看出,其半峰宽为FWHM值为60弧秒,考虑到仪器入射X射线发散角为12弧秒,所以结果表明该样品晶体结构完整性较好。
图5 水热法ZnO晶体双晶摇摆曲线
四、结束语
我们应用水热法合成 ,ZnO晶体的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基本确定了KTP,ZnO晶体的水热法生长工艺条件,合成出了可供实际应用的晶体材料。我们相信,这些材料的合成成功,将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衷心感谢曾骥良教授、陈振强教授对本研究工作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邱志惠,霍汉德,阮青锋等.2006.水热法KTP晶体生长及形貌特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52~55.
阮青锋,霍汉德,覃西杰等.2006.水热法 KTP晶体生长与宏观缺陷研究.人工晶体学报,35(3):608~611.
Zhang Chang-long,Huang Ling-xiong,Zhou Wei-ning et al.2006.Growth of KTP crystals with high damage threshold by hydrothermal method.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92.364~367.
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著作的总结。这不仅可以从《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这一点得到证明,而且也可以从《黄帝内经》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及《素问》、《灵枢》互引、各篇互引等现象上得到证明。
《黄帝内经》所引的古文献大约有50 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逆顺五体》、《禁服》、《脉度》、《本藏》、《外揣》、《五色》、《玉机》、《九针之论》、《热论》、《诊经》、《终始》、《经脉》、《天元纪》、《气交变》、《天元正纪》、《针经》等16 种;仅保存零星佚文者,有《刺法》、《本病》、《明堂》、《上经》、《下经》、《大要》、《脉法》、《脉要》等8 种;仅有书名者,有《揆度》、《奇恒》、《奇恒之势》、《比类》、《金匮》、《从容》、《五中》、《五过》、《四德》、《上下经》、《六十首》、《脉变》、《经脉上下篇》、《上下篇》、《针论》、《阴阳》、《阴阳传》、《阴阳之论》、《阴阳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册》、《天元册》等29 种。至于用“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亦复不少。
正是由于上述情况,我们才说《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我国上古医学的之一次总结,《黄帝内经》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
摘录于《黄帝内经》简介。
【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
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平脉法,特别是载有六气主客、伤暑病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病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不同之更大特点。同时,书中还列举了许多病例,并保存了大量有效方剂。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理论联系实际,至今还是学习中医必循的一本重要医著。
摘录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备急千金要方】
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之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摘录于“中国文化中国医药中医文献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 *** 。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摘录于《本草纲目》简介。
仅供参考。
传统上,中医理论出自《黄帝内经》、佐以《难经》,药物看《神农本草经》,理法方药读《伤寒杂病论》(现在通行的是以宋本为基层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可以认为,历史上所有有成就的医生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具体到读每一本书,可以挑选一些佐读书,如读《黄帝内经》、《难经》,可以看看《类经》和《黄帝内经太素》,也可以参以王冰等诸家注本;读《伤寒杂病论》,可以参以桂林本和黄竹斋的《汇通》,当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注本就更加浩如烟海了,挑三五家有名的即可。
刚从桂林回来,桂林的景点真的是超级多,要想玩遍,可着实得花一番功夫,如果没有安排好的话,玩下来会很累。
攻略分享:桂林主要的景点有阳朔、漓江、龙脊梯田、兴坪古镇、世外桃源、古东瀑布等,因为我们的时间充足,所以选了4天的线路。原本预算2000多/人,经过规划,实际每人花费1000多,节省了不少。我们的接站、酒店、门票、吃饭都是安排好的,十分省心。4天的游玩很开心,出行很顺利。
行程推荐:
Day1:接站--入住酒店--自由活动
我们是下午到达的桂林,晚点了一些时间,但是到的时候,安排接站的车还在等着,这点让我感觉很体贴,当天安排好住宿的酒店后,自由活动,美美的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好有精力游览桂林的美景。
Day2:兴坪漓江-兴坪古镇-马岭鼓寨-银子岩-住阳朔
早餐后,坐船观赏黄布倒影,20元人民币取景处--【兴坪漓江】;随后到千年古城-【兴坪古镇】,这里有神秘、古朴村落—渔村,这里有堪称世界岩溶奇观的—莲花岩,保持了原有的历史环境风貌,身临其境,仍可领略老街长长,古巷深深的意趣。然后到了【马岭鼓寨】—来阳朔必打卡的景点,让你真正了解广西侗族。
下午游览世界溶洞奇观【银子岩】据说有句俗话叫做“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汇集了各种类型的钟乳石,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最为著名的景观有三绝:雪山飞瀑、音乐石屏、瑶池仙境,景色很美,值得一去。
晚上自由前往【阳朔西街】,酒店环境很舒适,缓解了一天的疲惫。给你们看看,这是我们的房间。
Day3:龙脊梯田--黄洛瑶寨--住桂林
早餐后游览世界梯田之冠--【龙脊梯田】。龙脊的春(银)夏(绿)秋(金)冬(白)。个人觉得龙脊梯田没有淡季旺季之分,无论春夏秋冬,大家任意去,任意拍,都是一样的美,个人觉得这个景点不可错过。
下午游玩【黄洛瑶寨】,世界之一长发村,长发村这里会有很多互动的环节,很有趣。体验瑶寨婚嫁习俗,打年糕等等。
Day4:罗山湖风情岛-象鼻山-游船市区
早餐后游览【罗山湖风景岛】,然后游览桂林城徽象鼻山(春晚分会场)—【象鼻山】。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凡是来桂林旅游的人,基本上都要来象鼻山游览。来到象鼻山,肯定要留个影啦。
最后奉上桂林旅游防骗攻略:
1、在桂林游玩不能提前订住宿,要不然会走很多冤枉路,回头路,你要先规划好自己的行程,再根据行程定相对区域的住宿,建议还是不要自己玩,除非您是土豪,让别人坑不在乎钱,桂林是旅游城市,陷阱很多啊!
2、桂林可以游玩的景区众多,景点比较分散,更好能提前规划好,否则会很累!
3、千万不要去参加各种低价团,现在桂林的一般的旅行社都是有强制消费和购物。团费很低,所以大家还是不要参加那种低价团。
4、在启程之前要做好大致的行程安排、要选择好喜欢的酒店,尽量不要选择旅游团队喜欢下榻的酒店,可以考虑商务度假型的和有特色的精品小酒店,他们对散客的关注度比较高。
5、不要轻信在街上“跑路单”的出租司机和三轮车夫的鬼话,特别是先生们,千万别因为“好色”而跟他们去找乐,多半会是羊肉没吃着却惹了一身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