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视频营销 >> 正文 提交收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已经是条咸鱼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时间:2022年06月07日 06:06:36

西马之声

带你赴一个经典的约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已经是条咸鱼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推荐者

文溪,作家,江苏徐州人,现供职于江苏省昆山市。著有《欲将沉醉换悲凉——北宋词人的命运沉浮》、《穿越历史看孔子》。其中,《穿越历史看孔子》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本优秀出版物”。

文 溪

今天,我们怎样读孔子

非常感谢许老师的邀请,让我谈谈我的小书《穿越历史看孔子》。许老师给我打来 *** 的时候,我正像许多男同学一样,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许老师的声音优雅而温柔,这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的高中时代,想起了我的老师们。

展开全文

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想念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怀,就像我在给女儿讲故事的时候,想起孔子一样。因为,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心灵导师,他的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我曾经在一所学校做了四年的高中语文老师。我常常梦想,用孔子的方式和我的学生们,进行心灵层面的交流。孔子是一个很好玩的老师,上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庄子曾经描述过孔子上课时的情景,他说,“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个情景会让今天的学生们“羡慕嫉妒恨”。不坐在拥挤的教室内,而是在树林里,眼中是生机蓬勃的大自然,耳中是孔子的谆谆教诲和风声鸟鸣,学生们三三两两,或读书,或讨论,或坐,或卧。班主任孔子老师,端坐在杏坛之上,春风和煦,杏花飘香,书声朗朗,琴声悠扬。孔子一边鼓琴一边唱歌,氛围轻松而融洽,这是多么美妙的素质教育的课堂啊!但现实完全不是这样,我要是天天带着学生们,跑到野花飘香的草地上去上课,孩子们很高兴,但校长不允许,家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但是,作为中华民族心灵导师的孔子,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素质教育,而是全方位的精神滋养,他的思想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所以,给青少年学生写一本有趣有益、有滋有味的国学普及读物,特别是从青少年学生的视角、用现实社会的语言,写写孔子和《论语》,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在生活中,我是个好玩的人,我同样希望,我笔下的孔子也变得好玩起来,而《穿越历史看孔子》,“好玩”之处在于,用学生们的视角和语言、知识积累和社会认知,展现了一个“我们的先辈、朋友和师长”的孔子;展现了一个“不是神”而是“情感丰富的普通人”的孔子;展现了一个“学霸、面霸”甚至“钢铁侠”的孔子,展现了孔子的“开放学校”和这个学校里“学霸”众多的“班委会”的活泼的生命和生活。

孔子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形象仿佛很“高富帅”,思想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孔子并不是神,他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论语》中,孔子的表达并不高深莫测,而是教我们如何读书做人。他教育我们“仁者爱人”,要提升自己,温暖别人。他要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他追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要我们外表谈吐优雅有品位,内心充实高尚有道德。他崇尚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他教我们,做人可以不走寻常路,但不能走极端,因为“过犹不及”。他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为了增加知识,更是为了增长智慧,人生的智慧就在于自我完善。就像宋代哲学家张载所说的那样,主要看气质——“为学日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已经是条咸鱼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此,孔子的“仁学”就是“人学”,是关于人如何自我完善的学说。从这一点来看,孔子一点都不“高冷”。所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即使我们踏上月球,登陆火星,孔子的思想仍将引领我们心灵的方向,并历久弥新。正是鉴于此,本书是把孔子从“神”写成“人”,还原一个爱哭爱笑爱幽默、有血有肉有脾气的孔子,一个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的孔子,一个心怀天下苍生却郁郁而终的孔子,一个明知前路坎坷却一往无前执着的孔子,一个可亲可敬可学的孔子,一个真实的孔子。

历史和语言的隔阂,让今天的我们再去理解公元前的孔子和他的思想,并不那么容易。而自司马迁开始,无数大师写过孔子,他们的作品早已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所以,要在前人伟大的著述中独辟蹊径,实在是“难于上青天”。不过,周星驰在电影中曾经说过,“做人如果没有理想,那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没有人甘心做一条咸鱼。人生总是充满挑战,我们需要挑战精神,即使失败,也是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练。所以,我下决心写这本书,向孔子和他的思想致敬,向大师们的作品致敬。而我将用“漫画式”勾勒的笔法,在一段段风趣幽默的故事中,让青少年朋友们,陪着孔子一起哭一起笑,像孔子那样直面苦难,勇敢向前。

和大师们的作品不同,《穿越历史看孔子》这本书,是我用一种好玩的形式,写的一本好玩的书。正是因为他的好玩,这本书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在今年的6月份,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列入“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本优秀出版物”中。

在这本书中,我用好玩的方式,绘声绘色地勾勒孔子的一生;有滋有味地阐释孔子的思想;润物无声地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我想用这本书告诉学生朋友们,孔子其实很可爱!他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个平凡的普通人——他比我们强大的原因,也许就在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守,对失败的藐视和自强,对他人和社会浓浓的爱意。而这些,正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而且是可以学习的。

今天,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什么

孔子是榜样

学习他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孔子为天下无道混乱而忧心忡忡,为黎民百姓生灵涂炭而内心焦虑,他要做拯救天下的人,推行自己的“仁爱”和道德治国的思想,渴望建立一个“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同世界”。他呼吁统治者要“爱民”,减轻百姓负担;他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追求平均财富、人心安定与社会和谐。他心怀天下,充满了忧患意识,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孔子是榜样

学习他“仁者爱人”的与人为善。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并影响了以后的中国人。儒家学说思想的核心是“爱人”。爱人,就是要求我们心地善良、心存善念,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甚至关爱陌生人。孔子是个富于同情心的人。看见别人失去了亲人,他也跟着难过;看见身穿丧服的人和盲人,他都要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表达同情。虽然自己贫穷,但看见有穷人办不起丧事,他都要拿钱出来帮他们。孔子胸怀宽大,善于换位思考。他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求我们能够视人犹己,由自己之心去理解、推知他人之心,去积极地利人、助人。他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能够将心比心,对于不愿别人损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己也不应当以这种思想和行为去损害别人。在孔子看来,我们行仁爱讲道德,不只是为独善其身,更重要的要“兼济天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在成就自己中去成就别人,完善自己的人格。

孔子是榜样

学习他“学之不厌”、“发愤忘食”的勤奋好学。孔子是春秋时期最博学的人,基本上是无所不知的“百度”。但孔子不是天才,他的知识来自于勤奋好学。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认为,他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只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追求的人。孔子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天才,如果有天才的话,他们是勤奋好学的人。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都可以成为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

孔子是榜样

学习他“乐以忘忧”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我国著名思想家胡适先生曾经精准地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认得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废”。“知其不可而为之”说的是孔子对理想孜孜以求的决绝;“亦不知老之将至”说的是孔子的乐观精神,不管是岁月走远年华易逝,孔子依然像个年轻人,始终精神饱满充满斗志。孔子的一生,处处充满了挫折。年幼丧父,年少被阳货欺负,成年后从政理想破灭,周游列国倍受冷落。屡屡遇险,被别人说成是“丧家狗”,无论是处于何种艰难险阻之中,孔子都能镇定自若而“弦歌不绝”,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不耻下问”。博学多才的孔子,是“达巷党人”的偶像。“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谦虚地对弟子们说, “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子贡曾经说孔子“圣人无常师”,也就是说,孔子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他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从来不摆架子,任何人有他不知道的知识,他都要认真去求教,哪怕是孩子,哪怕是弟子。孔子的谦虚,并不是虚伪的表演,而是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他告诉我们,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骄傲自满恰恰是无知的表现,只会让自己固步自封,无法进步。正如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告诉我们,在求学的过程中,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求学态度。

孔子是榜样

学习他君子“有过即改”善于内省。在学生们的心中,孔子是“圣人”,是无所不能的老师。但孔子不这样想,孔子认为,人人都会犯错。最重要的是,有错就要改正,这样仍然不失为一个君子。孔子欣赏颜回的“不贰过”,不再犯第二次错误。孔子自己也是个勇于承认错误并马上改正的人。孔子一方面欢迎别人批评自己,另一方面也经常反省自己。用曾子的话说,“一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就向他学习,看到有缺点的人,就要对照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毛病,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是榜样

学习他“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财富观。孔子很穷,他也想做个有钱人,孔子地位卑贱,他也想做官。《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名利地位,是人之本性。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方式得到它。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富和贵,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若不是按正道所取得,这样的富贵是不应该要的。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来摆脱贫贱,那宁可不摆脱它”。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对于我来说,就像易散的浮云一样”。孔子告诉我们,要正确地面对财富,用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它。

学习他多才多艺全面强化综合素质。孔子身体强健,在春秋时期,能活到七十多岁,已经是高龄了,这得益于孔子平时的体育锻炼。孔子在学校教授“六艺”,既有文化知识,也有艺术类课程,更有射箭驾车等军事技能。这说明,孔子是个热爱文艺、热爱体育的“阳光大男孩”。除了提高身体素质,孔子还全面加强艺术修养。孔子喜欢音乐,更是个造诣深厚的音乐大师,他弹琴技术是大师级别,作词谱曲的水平更高,他编订了《诗经》,为了更加易于传播,他可能为诗经中的诗谱过曲子,他整理了《乐》,他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

总之,孔子是历史深处的圣人和智者,又是活在我们心中的朋友和老师。

编辑: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