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道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内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容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现区分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社平工资水平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影响作用分析:
我认为,社平工资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依法核算及其待遇水平有直接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某一统筹省份,这个社平工资水平,它是本省总体工资收入高低的标志物与基准线,是计算与给付有关待遇水平唯一的政策依据使然。在客观社平工资作为参照系的条件下,无论是一个具体单位或某一位参保人员,他们实际的工资水平有高于此平均数的,也有低于这个平均基准线的,这些都很正常。但是,在核算给付退休与相关待遇时,都需坦然以此社平工资作为核算基础,这自然会以本人缴费指数的计算结果反映与体现出来。
在这里,全省平均工资水平是以指数1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具体参保人员的缴费指数,有大于1的,也必然有小于1的。但归根结底,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核定水平,是绝对受缴费指数所制约与影响的。
二.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影响作用分析:
上述分析与解读,说明在一统筹省份之内,全省实际的社平工资水平,反映和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以及在职和退休人员的民生福祉水平。但是,打开窗口说亮话,真正决定与影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排它性因素, 是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水平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
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与视角,需要人们冷静面对与明晰思路:即对于广大在职与即将步入退休行列的人们来说,决定其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关键情况,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本省的平均工资水平作为参照系与标志物,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正具有决定意义与关键作用的,还是本人排它性的那两条主体参数,这就是本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
哪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与缴费年限,究竟是如何影响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呢?
计发办法的设计与退休待遇核算的实践告诉我们:缴费基数是个人缴费水平的集中体现,缴费基数越高,平均缴费指数就越高,那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水平也就越高越多,这对于提高退休后初始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缴费年限是参保人员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展现与浓缩,缴费年限越长,个人累计储存额和基础养老金的核算结果就会越高越多。
不是的。
灵活就业养老每个月的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与职工养老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含利息)÷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都是按上年社平工资,不是按当年的。
社会 平均工资对退休金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是对当年退休的人是直接影响。
1、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视同缴费年限*1.3%(或1.4%)。
从以上公式来看,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是以 社会 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的,这个基数越大,所获得的退休金越多。
其实个人账户养老金,在未退休前,是和 社会 平均工资密切相关的, 社会 平均工资越高,你所缴的钱也越多。(这里指缴费基数相同,分别为0.6 1 3)
二对己退休的人来说也有一定影响。
每年退休工资增长幅度和全国 社会 平均工资增幅和物价上涨指数(通货膨胀率)有很大关系。 社会 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大,退休工资也会相应调增。
社会 平均工资,一年一次,由所在的省或市官方统计并公布。
每一个省(市)的年 社会 平均工资数据,都是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省(市)之间的年 社会 平均工资数据略有差距。
退休人员在当地办理退休手续时,以上年度的 社会 平均工资,作为一项计算养老金的其中依据之一,但不是占养老金组成的主要部分。
工作的工令,缴纳养老保险的年数,缴纳养老保险的定位档次及高低金额。是直接决定退休养老金的高低。是影响较大的关键。
社会 平均工资对退休养老金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退休后,养老金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基础养老金,另一个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还有一些因 历史 原因,养老金还有一个组成:过渡性养老金。
其中, 社会 平均工资是决定基础养老金的重要项目。退休上一年的 社会 平均工资将决定退休者的养老金水平。
当然, 社会 平均工资是逐年上涨的,虽然每年的涨幅未必相同,但总的趋势是每年都有涨。
2020年是疫情之年,疫情确实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幅度。在今年之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幅度是负数,到了第二季度这个负数转成正数,在疫情基本控制住之后,经济增幅很快由负转正,说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好,以及复工复业的不断向好,正因为此,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大概率会进入加速阶段。
在这样的情况下,2020年的 社会 平均工资水平人将会继续有上涨,但涨幅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2021年退休的人员肯定会吃点小亏,也仅仅是小亏而已。
对于我们企业退休人员个人来说,不仅 社会 平场工资,没有丝毫影响,就是任何人的收入,也不会影响一个已经退休老人的收入。唯一影响的只有两件事,一件是企退老人期望的每年退休金的增长,二是 社会 物价的变化,只有这两件事,才会影响到企退老人,具体到每个人收入多少,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当然,应该庆幸总比下岗职工和农民,强了许多。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就是更大欢乐。
社平工资越高,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社会 平均工资通常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这一时期内职工人数后所得的平均工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社会 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我们先来看一看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 社会 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ⅹ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从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清楚地了解,退休地上年度社平工资是计算基础养老金金的一个主要因素。通俗地说, 社会 平均工资的水平,直接决定到基础养老金的水平。平日里大家都了解,在缴费年限丶退休年龄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浙江丶广东丶江苏等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却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高出许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 社会 平均工资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许多,所以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水平也高许多。
下面举两个例子:
张师傅是某经济发达地区的一名职工,2019年7月退休,缴费年限40年丶退休时上年度社平工资6100元丶指数化缴费工资也是6100元。他的基础养老金为::(6100+6100)÷2ⅹ40x1%=2440元。
李师傅是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名职工,2019年7月退休,缴费年限也是40年丶退休时上年度 社会 平均工资5200元丶指数化缴费工资也是5200元,他的基础养老金为:(5200+5200)÷2x40ⅹ1%=2080元。
通过计算,张师傅和李师傅在缴费年限退休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退休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 社会 平均工资不同,结果退休时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一项每个月就相差360元。可见 社会 平均工资对退休金的影响有多大。
最后说一点,今年由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给我国的经济 社会 带来发展带来阶段性影响。由于国家一手抓防控丶一手抓全面的复工复产,并推出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加上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使全国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出现了一至二GDP由下降6.8%到上涨3.2%的骄人成绩,令世人瞩目。但由于全世界疫情的持续蔓延,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太多,据经济学家徐高预计,今年我国GDP最多只能达到2%左右的水平,比上年要下降4%左右。由于经济水平的下降, 社会 平均工资也肯定下降,这样一来,2021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自然会受影响。所以明年退休的人员要有为国分忧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要纠结。
社会 平均工资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影响大吗?现区分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社平工资水平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影响作用分析:
我认为,社平工资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依法核算及其待遇水平有直接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某一统筹省份,这个社平工资水平,它是本省总体工资收入高低的标志物与基准线,是计算与给付有关待遇水平唯一的政策依据使然。
在客观社平工资作为参照系的条件下,无论是一个具体单位或某一位参保人员,他们实际的工资水平有高于此平均数的,也有低于这个平均基准线的,这些都很正常。但是,在核算给付退休与相关待遇时,都需坦然以此社平工资作为核算基础,这自然会以本人缴费指数的计算结果反映与体现出来。
在这里,全省平均工资水平是以指数1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具体参保人员的缴费指数,有大于1的,也必然有小于1的。但归根结底,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核定水平,是绝对受缴费指数所制约与影响的。
二.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对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影响作用分析:
上述分析与解读,说明在一统筹省份之内,全省实际的社平工资水平,反映和体现经济 社会 的发展程度,以及在职和退休人员的民生福祉水平。但是,打开窗口说亮话,真正决定与影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排它性因素, 是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水平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
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与视角,需要人们冷静面对与明晰思路:即对于广大在职与即将步入退休行列的人们来说,决定其基本养老金享受水平的关健因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本省的平均工资水平作为参照系与标志物,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正具有决定意义与关健作用的,还是本人排它性的那两条主体参数,这就是本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
哪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与缴费年限,究竟是如何影响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呢?计发办法的设计与退休待遇核算的实践告诉我们:缴费基数是个人缴费水平的集中体现,缴费基数越高,平均缴费指数就越高,那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水平也就越高越多,这对于提高退休后初始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缴费年限是参保人员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展现与浓缩,缴费年限越长,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和基础养老金的核算结果就会越高越多。
影响很大, 社会 平均工资每年都在涨,当年退休养老金的计算就是依据前年 社会 平均工资,地区差别大,若晚退休一年多几百块。
社会 平均工资对退休工资的影响有:
之一,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变动。
目前,我们的社保缴费基数一般都是按照上年度的 社会 平均工资来确定。当平均工资高缴费的基数就高,平均工资低缴费基数就低。
第二,领取养老金会受影响。
我们的领取的月应领取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由省里每年统一公布,下称“月岗平工资”)+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如果我们按照较低缴费基数缴费,我们的个人账户累计余额就会降低,相应的养老金也会减少。还有基础养老金有一项上一年度的 社会 平均工资,所以平均工资的减少领取养老金也会减少。
综上所述, 社会 平均工资对退休工资还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我认为影响不会太大。国家制定政策只会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会影响很大的,在就是为什么每年办理退休好多省份特殊工种和普通工种尽量在六月份办理退休或者算退休金的,六月份后各个省的社平工资就陆续发布了,核算退休金就可以一次到位。如果六月份以前办理,只能按前一年的社平工资算。到本年度社平工资发布后还得再次核算补齐以前的少的步分。
退休金的多少由缴费年限、缴费比例、 社会 平均工资、人均余命年几部分组成,主要是由缴费年限、缴费比例决定,即缴的年限越长、缴费越多,退休金越高。与社平工资有关系,但不是主要构成部分。
我们说的社会平均工资,有些时候主要指在职社平工资。就是指某一地域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年)所有职工工资总额除于这一时期内职工人数后所获得的平均收入,根据该阶段该范畴全体职工的职工薪酬与员工平均人数比例而获得。社会平均工资能够反应出员工的工资待遇和人民生活水平,在预估酬劳、测算赔偿额等提供一些参照。一般分成年平均工资,月平均收入。如今统计局已不再有社平工资统计分析新项目,而在职社平工资替代,通称职工平均工资。
职工平均工资主要有两种统计口径,一是半统计口径。半统计口径对象通常是城区非私营单位,所说非私营单位是指城区国企,行政事业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收入;另一个是全口径统计分析。全口径统计分析不仅是包含城区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并且也包含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权重计算统计分析后平均收入。在一般情况下,半规格统计分析在职社平工资远高于半规格统计的在职社平工资。
社会平均工资是测算缴费指数的的重要依据之一
每一年社保机构都需要发布本地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存基数,这一缴存基数是以我省的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做为缴存基数,之所以是之上本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做为缴存基数,是由于曾经的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要后半年才可以统计分析出去并发布。
在职社平工资在缴存基数中具有两方面的功效:
一是对在岗职工而言,要以个人的实际收入做为缴存基数,但需要测算每一年的缴费指数,自己薪水做为缴存基数,缴费指数便是本人工资除之上本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的百分数,例如60%或者300%等。
二是做为个体户等灵活用工人群的缴存基数,例如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是6000元,这一6000元便是缴存基数,小于6000元交费,例如小于40%规范交费,那样缴存基数便是3600元,那样缴费指数便是60%。
社会平均工资高低,是衡量养老金多少的关键因素
社保参保地在职社平工资高低,不仅危害缴存基数,与此同时还会影响均值指数化缴费工资计算,最后也是衡量自已的养老服务金计发数量多少的重要因素。
例如退休时的上一年度员工月均值为5000元,自已的缴费指数是60%,在预估养老退休金的计发数量时,养老退休金是依据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与本人均值指数化缴费工资之和的均值来作计发数量,每交费一年发送给1%的养老退休金。60%的缴费指数,均值指数化缴费工资便是3000元,二者的均值便是4000元,每交费一年的计发数量便是4000元,发送给1%便是40元,假如交费30年,每月的养老退休金便是1200元。
那如果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是6000元,缴费指数或是60%,均值指数化缴费工资便是3600元,二者的均值便是4800元,每交费一年的计发数量,发送给1%便是48元,假如交费30年,每月的养老退休金便是1440元。从2个事例看来,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5000块和6000元对比,职工平均工资高出1000元,在缴费指数全是60%的情况之下,计发数量相距了800元,每交费一年的养老退休金增强了8元,交费30年养老退休金得多240元。
总的来说,社保参保地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高低,针对退休之后养老金危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决定在职后的缴存基数或者退休前社会养老保险的缴存基数,缴存基数高低是衡量平均缴费指数高低,也是衡量个人帐户及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多少的关键因素;二是危害退休时养老保险计算的计发数量,计发数量越大,自已的养老退休金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