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影响,国内煤炭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诸多煤炭企业面临煤炭滞销,煤价持续下跌,效益严重下滑,限产、停产等多重困难与挑战,企业经济运行受到严峻考验。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如何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生产经营化“危”为“机”,成为摆在煤炭企业面前的重要难题。虽然任务异常艰巨,企业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基础依然稳固。因此,煤炭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困难面前比的是信心和勇气,“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虽然煤炭企业现在面临的形势比以往更复杂,困难比以往更多,生产经营形势更加严峻。但我们要在危机之中看到机遇与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稳中求进”确定为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都为煤炭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要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把困难看得更清楚、更透彻一点,把可能遇到问题想得更复杂一点,考虑得更周全一点,把我们的应对措施制定的更完善,应对方案制定的更充分、更具体,坚定信心,科学研判,积极应对,就能够实现企业发展的平稳运行。
二、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近年来,煤炭企业总体管理水平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生产型、随意性、经验型、粗放式、被动式”的管理模式依然普遍存在,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管理水平仍亟待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我们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呢?我们认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更佳选择。精细化管理实质是一个从“精”到“细”的发展升华过程。精者去其粗也,精心提炼、总结、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案;细者入其微也,穷其根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提升找出风险点,止住出血点,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将企业管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
管理转变、由随意性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才能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才能使企业实现良好的效益目标。
三、加强成本控制,向成本管理要效益,实现降本增效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要出效益,就要拼成本,哪个企业把成本压下去,这个企业就能活下来,谁压不下去,将来就无法生存。因此,煤炭企业要大力加强生产成本控制,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理念,不仅搞经营管理的要有成本意识,搞技术的、抓安全的也要有成本意识,不仅管理干部要有成本意识,企业职工也要有成本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煤炭企业在管理上必须苦练内功,眼睛向内看,深挖成本潜力,向成本管理要效益,在成本管理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做好物料消耗的管理与控制。从加强物资计划编制做起,加强物资审批,实施物资采购、审批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投入上的大手大脚,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严格执行修旧利废、交旧领新、自制加工力度,提高材料物资的有效使用率,把材料管理提高到象抓安全一样的高度来对待,努力将煤炭企业成本的这个“龙头”降下来。
2、进一步加强薪酬管理。要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工效管理,提高工时利用率,强化工资定额管理工作,坚持职工薪酬与劳动效率、企业效益双挂钩的薪金管理原则,实现职工报酬合理、稳步增长,杜绝人工成本无节制、无限制地的增长与升高。
3、优化供电管理。主要是科学合理安排生产、检修班次和作业时间,优化供电系统、提高功率因数、采用新的设备和工艺,充分考虑谷峰时段电价,做好“避风填谷”工作,实行吨煤电费承包,通过多种手段降服煤炭企业成本中的这只“电老虎”。
4、加强设备管理。要从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修保养入手,严格落实设备点检制,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和预防性维修等工作,保证设备完好和无故障运转,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修理费支出,同时,做好租赁设备计划编制,提高设备利用率,及时退租设备,减少租赁费支出,降低企业设备使用成本。
5、严格工程项目管理与审批。要遵循“收支平衡、总量控制、量入而出、留有余地”的原则,对生产、专项资金计划进行管理,各项工程、资金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杜绝无计划工程和超计划审批,优化工程设计,把控工程质量,压缩不必要的专项投资,特别是非生产性工程及设备购置,把紧工程成本这道门,减少资金、材料无效投入造成的浪费。
6、严格控制其它支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特别是要严格控制精简各类会议、庆典,对公务用车、差旅费、办公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可控性费用实行目标控制,切切实实降低企业非生产性支出。
四、树立煤质意识,抓好煤质管理
针对煤炭销售形势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要始终把加强煤质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在企业干部职工中树立煤质意识,形成“人人讲煤质、人人重煤质”的良好氛围,要把煤质管理上升到“保煤质就是保饭碗”的高度,做到认识、责任、工作三到位。从加强采面煤质管理做起,合理布置巷道和调整采高,搞好回采巷道层位控制和采面回收率管理,严格执行煤矸分装分运,合理配装运输,建立并完善采掘、洗选、装运、检验、入仓等环节的煤质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煤质管理,确保实现煤炭质量稳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搞好增收节支,勤俭持企
煤炭企业生产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导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增收节支工作。
1、要抓住增收节支的关键环节和部位,抓住主要矛盾,查找工作的关键管控环节,利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方案优化,在采煤工艺、优化工作面设计、巷道支护设计、掘进工艺、运输系统、通风及瓦斯治理等大的环节和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抓好增收节支的重心;
2、“既要抓西瓜,也要捡芝麻”,从点滴做起,增收节支工作不仅要从大处着眼,还要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将勤俭节约自觉贯穿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要把增收节支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其成为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助推器。
六、紧抓安全不放松,牢固树立安全成本理念
安全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企业效益的保障,煤炭企业的效益主要来源于煤炭生产,假如失去了安全的保证,煤炭生产就成了一句空话,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煤炭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牢固树立“安全为天、安全之一、安全是企业更大成本”的理念,深刻理解安全成本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的特点,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学会在安全上算经济账、算长远账,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最合理的投入,更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以最少的投入取得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努力在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更佳的平衡点,实现“双赢”。
1. 行业自身进行优化实现良性发展
煤炭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能源,尽管现在已经下滑,但由于我国国情和能源结构的原因,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还将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可以对行业自身进行优化,提升煤炭行业的产业链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实现良性发展,如将从前单一的煤炭开采业向煤炭开采、电力、煤化工、建材、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推动煤炭行业与高科技技术的融合发展,从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为我国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转化成非煤产业的绿色循环行业
绿色循环行业是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成为社会中的重中之重,更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立健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而煤炭行业之所以需要转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而且所造成的环境、大气污染严重....根本不适合现在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若煤炭行业想要获得持续、整体、系统性的成功,就要进行彻底的转变,发展绿色循环行业,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更大化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譬如建设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再如建立厕所中的循环经济.......这些都是绿色循环行业中的新型产业。
在这着重介绍一下厕所中的循环经济,它是通过对厕所的改造安装使用纳米免水冲小便器实现的所谓的尿液中的循环经济,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安装纳米免水冲小便器,而它可以将小便从源头分离,之后利用唯质科技的专利技术提取尿激酶和乌司他丁的粗品,剩下的再通过生物降解技术转化成有机植物营养液,作用于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全程零用水、零污染,零排放,不会对资源造成任何的浪费,也可以避免传统厕所而引发的水资源短发、环境、土壤污染严重、粮食安全等各种问题,将生态环保、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到底,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全程都在盈利收益的目的:尿激酶、乌苏它丁、全植物营养液、有机农作物....
由此可见,未来绿色循环行业是传统行业转型的香饽饽!
3. 向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发展
高科技新兴产业是现在以至于未来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煤炭行业也可以由此转型升级的机遇向高科技行业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过前提是需要有一个领路人或者品牌企业的指引下进行,否则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投资过度是造成煤炭行业产能超前建设、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从控制投资规模着手,从源头上限制煤炭产能扩张。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提高新增煤炭产能贷款利率,加大新增煤炭产能的投资成本和资金获取难度。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放缓,国内煤炭需求增幅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产能过剩的形势日益显现,2013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科学调控煤炭总量,坚决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多地都在积极制定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计划。煤炭行业产能要去多少、如何推进、人员怎么安置,都是社会各方关切的核心问题。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为未来几年我国推动煤炭行业脱困升级的行动指南。通过探索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现状和化解产能过剩办法,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淘汰那些技术不过关、效率低的企业,从而提高煤炭的生产和使用效率,有利于稳定煤炭价格,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
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一是煤炭行业现状。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约束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2012年下半年煤市进入“铁锈时代”,作为煤市风向标的秦皇岛动力煤指数目前已经处于近十年来的低位,煤炭全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目前,煤炭市场更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数据显示,按照2015年煤炭消费量35亿吨估算,中国煤炭产能过剩22亿吨。
二是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量化描述。煤炭资源供大于求凸显产能过剩。由于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导致我国煤炭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煤炭市场风险大大增加,煤炭行业以增加产量、扩张规模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煤炭采选业投资过度凸显产能过剩。2000年起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直到2013年受“需求不足”影响停住增长脚步。煤炭“黄金十年”期间,这种跳跃式的投资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巨量煤炭洗选业投资过后,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煤炭需求下滑,而煤炭产量超前,投资下滑但数目依然庞大。
煤炭进出口状况凸显产能过剩。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进口煤炭量自2014年之后出现下降,这也凸显了煤炭产能过剩现状。中国市场对煤炭需求疲软,加之煤炭销售量降幅要快于煤炭产量的降幅,导致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而进口煤价格则部分时间处于倒挂的状态。
一、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的原因分析
一是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制约。制约煤炭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整个经济发展疲软,这包括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如果全球经济长期放缓,那整个能源需求都会受到影响,煤炭将首当其冲。
二是进口煤的大量涌入,是这一轮市场形势发生转折、煤价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因素。进口煤之所以能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依靠的是成本优势。去年以来的价格数据显示,无论国内煤价如何快速下跌,进口煤价格始终低于国内煤价10-30元的水平。据测算,当环渤海指数低于630元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煤矿处于亏损状态,而进口煤却仍有利可图。从近期煤炭市场行情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降至615元,同比下跌了22%,再度刷新该指数发布以来的新低。自2008年我国开放煤炭进口限制以来,国内煤炭进口迎来“井喷”期。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进口煤炭量仅有4040万吨,而到了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达到了2.9亿吨。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炭8000万吨,同比增加30%。当前市场形势下,部分煤炭企业由于在成本上无法与进口煤竞争而陷入亏损。今后中国煤炭企业将长期面对进口煤的竞争压力。
三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煤炭供应能力大幅增加。“十一五”以来,煤炭固定投资快速增加,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煤炭产能,山西、内蒙古和河南等主要产煤省区经过近年来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煤矿,加上新建煤矿陆续投产,煤炭稳定供应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全国已取得探矿权的煤炭项目14423处,总产能36亿吨/年。目前全国在建煤矿项目数千个,总规模超过10亿吨/年。预计到2015年,全国煤炭总产量将超过42亿吨。产能过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是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耗增速将放缓。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度加大,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愈来愈严格, 环境保护问题,包括对碳排放带来气候和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粉尘带来的环境污染的要求也将会愈来愈高愈来愈严,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需求将得到控制,能源消耗降低。只有电力成为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电力产业中,火电不在优先发展之列,水电、风电、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发电都排在火电之前。
五是清洁能源加速发展和页岩油气等变革,可能对煤炭产业带来深刻影响。作为未来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页岩气正在改写世界能源格局。2010年,美国页岩气开采量高达1379亿立方米,极大提高了能源的自给率和能源安全,我国页岩气可采量约2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之一,目前页岩气开发利用日益得到国家和市场关注,从2012年开始已经有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三大油企、神华集团、永泰能源、华电集团涉足这一行业,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能源企业涉足,形成勘探、开发、开采热潮。虽然短期对煤炭产业构不成大的威胁,由此造成煤价大跌,但煤炭行业盈利却持续受到挤压。这些可能对未来能源结构特别是煤炭行业发展产生新的严重的影响。
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已经结束,今后也不再可能出现类似于十年黄金期的大规模发展的态势了。
二、市场低迷情况下国有煤炭企业的应对措施
国有煤炭企业是支撑我国一次能源需求的主力军。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依然将以煤炭为主,市场将依然会出现波动,由于前面分析过的原因,煤炭价格不会大幅增长,相反还有可能出现低位下行的趋势。这就倒逼煤炭企业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生存发展能力。
之一、转型升级,科技引领,多元化发展
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导向、推动、规约、限制因素很多,涉及到政策、资金、土地、环保、生态、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而技术瓶颈是制约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主要手段必须依靠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对于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认为,其着力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确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 *** 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经过兼并重组整合,目前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主导了煤炭产业,建设以煤炭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煤炭产业创新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而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煤炭企业本身转型升级的需要,各级 *** 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合理引导。
二是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出路在于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利用的清洁化和发展高端化。要实现这“五化”,科技的支撑必不可少。 *** 要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中、下游的对接与整合。各级 *** 科研经费优先支持产业联盟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煤炭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寻求联合,实施联盟。
三是推广多联产技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多联产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 *** 达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途径。它以煤炭气化为中心,可以将95%以上的煤转换成一种称之为合成气的可燃气体。将合成气用于联合循环发电,可以获得比常规燃煤发电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多联产是国际国内煤炭企业当然也是煤炭产业今后发展“大型煤化工—— 能源综合”产业的一大技术方向。另外,当前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兴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发展前期,我国更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在这几个产业方面都有技术探索,而且正在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未来煤炭的多联产方面应该大有作为,应该有条件引领全国煤炭产业现代化的新潮流。
四是打造循环经济模式,推进煤炭工业园区建设。要建设煤炭产业循环园区,建设能把煤炭“吃干榨净”的生产链,比如原煤洗选后精煤外运,洗中煤用于发电或甲醇生产,电厂的余热用于供热,废弃的粉煤灰做为水泥生产原料,水泥厂废渣制成建材,煤矿伴生的其他矿藏综合利用,矿井废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后用于电厂冷却和花草浇灌。园区各项目要首尾相接、闭路循环、互为利用,实现“挖煤不见煤,发电不冒烟”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这一发展方向对大型煤炭企业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五是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炭企业应走集团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整合的是资源,也是实力。 *** 和有实力的大型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共性技术项目,加大对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 *** 科研经费也要向这方面倾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外,在兼并重组整合中可置换出部分闲置资金,这样就可为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提供资金保障,这部分资金可以适当方式投入到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中。
六是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各煤炭企业主体要强化人才是之一资源的意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加快培养造就引进聚集煤炭企业领军人才及生产、科研一线人才,重点做好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大力倡导以入股、聘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入股及股权分红制度。神华集团率先在国内创建了低碳研究院,低碳研究院要出成果,出人才。
依靠科技引领使大型煤炭企业及矿区的大气、水、噪音、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环境状况显著改观,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实现资源保护性开发和环境综合治理同步进行,已成为国内大型煤炭企业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当前市场变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降本增效
国内煤炭价格回落,主要是受进口煤价低的影响。毋庸讳言,进口煤炭之所以能够对国内煤炭形成冲击主要依靠的是低成本。这就说明国内煤炭企业的成本太高,降低成本大有潜力可挖。在当前形势下应科学制定决策,采取多种方式,深挖企业内部潜力,通过实施目标管理、精细管理,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确保企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成本控制应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财会人员对企业成本控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制定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办法、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等。这些都使人们认为成本控制是财会部门的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是企业不能有效控制成本的根本原因。固定资产的增加更新改造、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设备的效率、利用台时等,诸如此类问题是由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的。只有摆正生产技术部门在成本控制的主导地位,明确企业各部门成本控制的责任,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是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首先,是企业领导对成本的控制。领导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他们对成本控制是否重视,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得法,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重视成本控制,积极组织和领导全体职工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其次,是一般职工的成本控制。企业每个职工的劳动成果,每项费用支出,最终都要反映到成本中去。因此,人人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即使是企业机关的一般工作人员,也涉及到成本控制的问题,如办公费用指标是否超支,业务招待费用能否降低,这些都是成本控制的内容。总之,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这样才能对成本进行较好地控制。
企业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是指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成本
从去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及我国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急剧下降,煤炭行业利润进一步下行。其中影响更大的因素在于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下 *** 业需求持续低迷。而且,进口煤的大幅增长,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煤炭企业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煤炭企业必须加快战略转型步伐。
短期看,煤炭企业一方面是要 *** 、稳价、降本、提效,避免同行业降价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要鼓励煤炭企业与省内外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促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长期看,煤炭企业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实现“煤炭支撑非煤、非煤反哺煤炭”的产业转型。只有由分散、低效、关联度低的产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关联密切、附加值高、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赢得企业超常规发展。
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一旦资源耗尽或者资源丧失了其经济性,煤炭企业也就失去了它特有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也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拓展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做好未来企业的产业转型工作。 一、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与现实价值 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性产品,因此国家一方面在通过宏观调控来压缩煤炭的产量,另外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政策倾斜,鼓励煤炭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空间。就大型的国有煤炭企业来说,产业的转型不仅可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规避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通过产业转型,使富余的人力资源得到妥善的安置,尤其是女工;煤炭资源在近阶段效益比较好,在整体效益提升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结构模式的生成,有效地解决煤炭企业面临资源枯竭以后的恶性局面;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可以为其他行业摸索出一套相关的经验,使其他大型国有企业在未来的产业转型方面有一定的依据;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不仅在表层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而且在深层次上能够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通过解放思想来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兴国的内涵;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因素也会随着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得到有效改善。总之,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无论是从资源的经济性上,还是对于环境保护,甚至解决人力资源的就业问题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多赢的意义与价值。 二、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工作方向 根据以往的经验,煤炭企业的转型通常是发展以非煤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实现有机调整,以非煤产业的第三产业与煤炭相关的辅助产业相互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往的做法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综上所述:之一,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应当建立在一个相当稳固的基础上,提倡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科技含量,通过资源的合理、科学配置实现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第二,通过产业延伸与产业替代的途径,明确企业产业转型的思路。第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第三产业的产权,期权与股份进行改革,要积极大胆地引进社会资金,有效保证产业资金链条的衔接与通畅,在企业内部实行股份改革,此举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此基础上也就可以推进企业的科学管理与资源的整合。第四,确立企业愿景,形成初步发展战略。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有一个先决的优越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自主品牌优势,在企业产业转型阶段要科学地利用品牌资源,将品牌的文化力,承载力包括其资本运做的内涵都有机地转嫁到新兴的产业基础上,不仅达到可以综合利用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煤炭企业的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第五,建设企业文化,引进科学的管理办法。由于传统的煤炭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体力劳动比重远远大与脑力劳动,也就注定了在劳动成果的评估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相对简单。那么转型以后的新兴产业在管理上则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煤炭企业产业转型阶段科学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技术,资金,人才队伍,生产规模也都将是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不过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抓好上述这几项工作的落实,才能确保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顺利推进。 三、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建设园区、搭建平台促进转型 建设新的产业园区是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关键。园区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管理集成、良性发展的要求,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园区,既为现有煤炭企业发展接替产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又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建设平台。 2.品牌带动、产业延伸推进转型 推进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必须实施品牌带动项目,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重大接替产业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多元产业格局。 3.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带动转型 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在环境建设上应“软硬兼备”,制定有效的措施,着力营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用环境吸引投资者,用服务留住投资者,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国内外资金引来留住,让引进项目落地生根。 4.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推动转型 煤炭企业产业转型进程中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精干主体,剥离辅助,聚集优势资产,建立科学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型煤炭企业要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消除束缚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煤炭企业第三产业的活力。 5.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支撑转型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接替产业必须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战略,转产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坚决制止低水平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节能降耗。资源型城市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从 *** 、企业、区域、产业和社会五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6.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树立资本运作观念 煤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品牌,所以煤炭企业的产业延伸要在品牌上下工夫,不仅要抓住品牌发展的契机推动产业结构的规模化扩张,更要在行业内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融合与行业文化中,有效提升煤炭企业母品牌下的子品牌的含金量,通过有形的资金,社会效益提升转型后企业的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最终达到资本运作。 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是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企业所面临的重点工作,如何高效地使企业实现转型与产业延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相信更多的同行业老师还有更好的经验与办法,但是事实证明: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多加总结,探索,正确早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办法。参考文献:[1]吴宇晖,郭静,张嘉昕.东北煤炭城市产业转型战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 2006,(04). [2]张嘉昕,郭静.东北老工业基地煤炭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06,(04). [3]曾蓓.试论煤炭企业的产业刚性及其转型[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7,(0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