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各地疫情频发,成都作为西南的超大城市,那里的抗疫尤其牵动人心。
前几日,“成都核酸系统崩了”登上微博热搜,将东软推至风口浪尖。据网友反映,9月2日晚间,成都的核酸系统出现崩溃,虽然现场核酸采集的医护人员通过将手机高高举过头顶的方式来获得信号,然而却无济于事,事实上是成都的核酸检测系统出了问题。而该系统背后的开发企业正是“东软集团”。
东软集团回应成都核酸系统“崩溃”
9月3日,东软集团发布声明称,成都疫情以来,为应对成都大规模检测并发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东软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紧急上线,于9月2日04时,系统首次投入使用。
对于系统故障原因,东软表示,据技术专家研判,目前出现的系统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经排查,发现是 *** 出现故障,在恢复 *** 连接后,系统于14时左右再次恢复运行。具体 *** 故障的原因,相关部门正在排查。
东软还称,新冠疫情以来,东软核酸检测系统已在国内17个省120多个地市部署应用,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人口超大型城市,已累计检测超过140亿人次。
然而当天下午4点32分,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发文称,“全市通信 *** 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 *** 覆盖良好,没有出现 *** 拥塞和故障。”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对于故障原因,多方的表述不一,也让网友认为这是在“踢皮球”。随着讨论热度升温,很快#东软回应成都核酸系统异常#的微博热搜,达到了2亿多的阅读次数。
东软集团目前拥有近2万名员工
公开资料显示,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1996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拥有近2万名员工。其前身是东北大学下属的两家公司,即沈阳东大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目前合并财务报表的子公司有75家。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东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83亿元,同比增长5.36%,实现净利润8302.92万元,业绩同比增长13.93%。基本每股收益0.07元,总资产193.91亿元,总负债96.26亿元,资产负债率49.64%,现金流净额为25.37亿元,现金流净增加额为6亿元。

从业务看,公司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7.8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2.29%;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5.0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4.88%。
分行业看,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智能汽车互联、企业互联及其他、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收入和智慧城市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9.39亿元、5.54亿元和5.37亿元。

与高毛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软集团研发费用占比相较同行业公司偏低。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3.38亿元,占销售额的比重接近10。相比之下,同类上市公司中国软件研发费用9.72亿元,占销售额比重达27%,而另一家同类公司科大讯飞研发费用14.39亿元,占营业额比重17.9%。
子公司东软医疗4冲IPO
资料显示,除了A股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外,刘积仁掌舵下的东软系还包括已赴港上市的东软教育,及通过增资和股权 *** 等方式从东软集团分拆出去的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东软睿驰等准备上市的多个公司。
东软集团为之一大股东的东软医疗在9月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算上这次,东软医疗已经4次递交《招股书》。具体来看,2020年6月,东软医疗曾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2020年11月失败;2021年5月,东软医疗首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个月后招股书未通过失去上市资格;2021年12月31日,东软医疗二次递表港交所,6个月后再次无进展而失效。此次是东软医疗第三次在港交所递表,也是东软医疗第四次冲刺IPO。
根据《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2018-2021年、2022年1-6月分别实现营收19.12亿元、19.07亿元、24.59亿元、28.03亿元和15.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0.82亿元、0.93亿元、1.02亿元和2.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的利润绝大多数来自 *** 补贴。2019 年、2020年及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东软医疗收到的 *** 补助分别为9250万元、1.68亿元、9970万元及8020万元,分别占同期净利润的113%、181%、34%、37%。
过去三年半,东软医疗的累计净利润为6.89亿元,同期累计获得 *** 补贴4.4亿元, *** 补贴占其净利润比例高达64%!
2年多时间4次尝试IPO,当下又赶上大股东陷入舆论漩涡,东软医疗三度递表港交所能否如愿,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
重新下载应用程序即可。
1,进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界面,点击下方“修改密码”。2.按照提示重新输入证件号码、手机号码及新密码即可。
这是您手机 *** 连接问题或者是APP出现了BUG导致的。建议您重新连接 *** 退出APP或者关机重启就可以了。
“青耕一号”是之江生物研制和开发的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历时两年的研制,已经通过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很快就会投入抗疫一线。它的外形是个2.7平方米的亭子间。检测能力非常强大,单管检测能力一天可以达到4500管如果是20人的混合管可以达到一天9万人,与现在的检测手段相比,检测效率提高了10-20倍,大大缓解了做核酸紧张的情况。
“青耕一号”的名字中的青耕来源于我国古代神话中,是可以抵御疾病的神鸟。它的功效就像它的名字,用来守护上海这座大型现代城市。它是一套全自动、高性能、不需要人来操作的核酸检测系统。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说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全得到解决。真正实现了“核酸检测样本进,结果出的”全过程自动化。它接到核酸采样样本以后,设备自动进行核酸提取、混样、扩增,检测结果最快只需要三小时就出来了。
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已经很成熟,虽然也有部分程序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只是零星,不能实现完全的系统现代化。但是青耕一号却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核酸检测效率大大提高。“青耕一号”单检的情况下,连续工作24小时可以完成4500管,20人混管可以检测9万人。相比于目前传统的小型检测实验室每天只能检测500-1000管。检测效率大大提高,改善了检测人员和设备短缺的现状。
“青耕一号”的研制成功,对于现在核酸的检测有很大帮助,单日检测人数大幅提高,并且检测时间也缩短。它的早日投产使用可以及早发现新冠感染患者以及预防疫情的传播。
我认为是不能够完全取代人工核酸的,因为自动核酸检测平台在采取样本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对力道,无法准确把握。除此之外,任何仪器及系统都有可能会出现系统错误。
核酸检测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核酸检测是最有效最方便的 *** ,也是各地区 *** 检测新冠病毒的有效办法。当然此种办法的检测成本较低,所能够带来的效果较好。但是长时间的核酸检测,也会给一线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迫切希望拥有一种非常智能化并且全自动化的仪器来代替人工。
沪研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获批上市。
为了应对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难度,因此上海地区特别研制出了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截止目前为止,这种自动核酸检测平台,已经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允许上市。将会在上海部分地区投入使用,届时当地居民可以前往核酸检测平台进行参与或者体验。
我认为是不能够取代人工。
对于此种核酸检测自动平台,是否能够取代人工来进行核酸检测工作?我的答案是不能够取代人工。因为无论是人工或者智能,难免会出现系统错误的情况。一旦出现系统错误,会导致绝大部分居民的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疫情情况。用错误的结果,会造成当地 *** 采取错误的疫情防控措施,从而造成疫情的大环境扩散。
对力道的把握无法控制。
除此之外,在检测核酸的时候。核酸工作人员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用不同的力道来进行采取样本。但是全自动平台却没有这样的效果,但用力过猛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造成居民的喉咙受到一定损伤。
单独新冠状病毒疾病的核酸检测可以产生约30分钟的结果。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首先需要采集样本,然后保存和运输。从采集样本到结果大约需要6个小时,有时等待时间会更长。进行核酸检测时,应首先处理样本。许多咽拭子样本送到实验室后,需要进行检查和分类。这个连接大约需要3~4个小时。
提取核酸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这个过程也需要80~120分钟。聚合酶链反应完成后,评估结果,然后发布报告。一些困难的样本可能需要重复测试或重新采集以进行测试,这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研究所、教育部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尹浩教授、张颖教授开发了一种新的核酸快速检测 *** SPAMC,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
研究人员用新冠病毒疾病的 *** 检测了204种咽喉拭子样本,在新冠病毒的真实样本中达到了94.2%的准确度。没有假阳性病例。该病毒只需20分钟就能被检测到,便携式紫外线灯或蓝光灯可以观察到检测结果,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方便性。该系统是一种基于核酸杂交和免疫荧光捕获相结合的新型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即杂交捕获免疫荧光分析。平均样品测试时间为45分钟,一台仪器一小时最多可以测试60个样品。
病原体核酸的一步快速检测。没有核酸提取和纯化,没有PCR扩增;通过处理溶液,病原体被直接切割,目标核酸被释放。靶核酸和探针形成DNA/RNA杂交。荧光粒子识别DNA/RNA杂交的荧光信号,实现对样本中目标核酸的定性判断。该套件可在室温下储存和运输,以更大程度地减少对冷链物流的依赖。该技术在样品检测的及时性、技术平台的可用性、检验检测的方便性、试剂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表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