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也就是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都有潜伏期。所谓潜伏期,是指人们体内进入了各种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
二、传染病的特点
1、有病原性(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例如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2、有传染性(乙肝、肺结核等疾病都传染)。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
2)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3)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三、传染病的分类(甲乙丙类39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责任疫情报告人(首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监控科,专职疫情管理员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 *** 报告上级。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 *** 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五、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发热。
2、发疹:(皮疹和粘膜疹)。
3、毒血症状。
4、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
六、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 *** 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2、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3、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1、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
2、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
3、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
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月即失去作用。
常规预防措施。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 *** 。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更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如下:
一、控制传染源
我会从早发现、早报告和早隔离这三个方面来控制传染源。
(1)早发现:我会加强晨、午、晚检查和全日观察。并将检查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使之不流于形式,如发现幼儿有疾病,及时将幼儿隔离并进一步观察。
①晨间检查:晨间检查要做好:一摸、二问、三看、四查。一摸:摸体温是否发烧;二问:询问儿童园外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三看:看咽部、皮肤和精神状况有无异常;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怀疑有传染病的儿童,我会暂令其不入班,需经医生进一步检查,再确定是否入班。
②全日观察:与保教老师密切合作,随时注意儿童有无异常表现。全日观察的重点是精神、食欲、大小便、体温及睡眠情况。
(2)早报告:发现急性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我会及时报告园领导,以便园领导及时报告当地防疫机关,采取紧急控制疾病蔓延的措施。
(3)早隔离:若发现有幼儿疑似传染病,我会先将其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会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遵守作息制度、自觉锻炼身体等生活卫生习惯,同时有计划地向幼儿讲解一些必要的卫生知识。
2、积极落实幼儿园制定的清洁卫生制度
比如我会定期进行大扫除,除四害,对水源、食物进行卫生消毒。
3、做好经常性的卫生消毒工作
我会采用多种消毒 *** 做好消毒工作。主要做好室内通风换气,以及对桌椅、床、玩具、被褥、厕所的消毒工作。
三、保护易感染者
我会通过多种 *** 增强幼儿的抵抗力。一方面严格执行生活制度,使幼儿生活有规律,保证幼儿膳食的质量,让幼儿多在户外活动,并加强三浴锻炼。另一方面,还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易感幼儿要加强预防工作,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在疾病流行前及时给幼儿预防接种。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尽自己更大的努力来防控疫情,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培训内容
相关知识:熟悉科室情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
案、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等
(1)专业知识
1)掌握儿童生长发育及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
2)掌握早产儿、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3)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如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缺血缺氧性
脑病、新生儿肺炎、脐炎等的病因、症状、体征、处理原
4)掌握儿科常见疾病(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免疫
系统等疾病,如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高热惊厥、
儿脑炎、ル童心脏病、小儿心カ衰竭、川崎病、小ル腹泻、小儿贫血、
小儿肾病、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小儿麻疹、水痘、猩红热等)的病
因、症状、体征、处理原则。
5)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病情观察、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6)熟悉儿科常用药物(如祛痰药物、镇静药物、抗感染药物、解痉
药物、急救药物等)的相关知识及药物剂量换算。
7)熟悉儿科常用化验检查(如血常规、尿便常规、血生化、血培养
血胆红素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8)熟悉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患儿的急救配合要点
(2)专业技术
1)掌握小儿静脉输液、静脉采血、雾化吸入、氧疗、吸痰、灌肠、
新生儿及小儿心肺复苏等操作。
2)掌握更换尿布法、人工喂养法、新生儿沐浴法、新生儿气道护理
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
3)掌握暖箱、辐射抢救台、蓝光治疗仪、经皮黄疸仪的使用及消毒
*** 。
(3)健康指导
1)掌握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2)掌握早产儿、支气管肺炎、腹泻、意外伤害等患儿的健康教育
(二)培训要求
轮转新生儿病房和儿童病房期间,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能够参与并
负责护理新生儿和儿童疾病患者,规范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
护理和健康指导等。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做好医院内外环境的卫生工作: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医院保障系统的重要任务,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职能之一。
保洁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不仅要清扫垃圾,擦掉尘埃,必须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这是提高医、护质量的要求,这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