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多方面)论文
在现代社会,大学与社会愈发接轨,社会上的现代生活方式也借机侵入大学校园,在校园内生根发芽,无形中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WTO曾宣布21世纪更大的杀手是生活方式病。现代生活方式确实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饮食方面,垃圾食品、快餐食品、吸烟喝酒、“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对大学生体质造成伤害;运动方面,大学生很少运动或者运动不当;作息方面,上网通宵、开夜车已经愈来愈严重。另外在其他方面诸如卫生娱乐方面也有所影响。
已至深夜,某些寝室依然灯光闪烁;日上三竿,整个宿舍依旧睡意浓浓;宴会之上,他们喝得酩酊大醉;快餐店中,他们对“垃圾”来之不拒……
看到这些画面我们肯定会很熟悉,其实这正是现代社会尤其是大学校园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快,生活方式更加现代化。晚睡晚起,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垃圾食品早已如“王谢堂前燕”一般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更不用说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了。提起现代化我们不禁想到计算机、因特网、手机、飞机、汽车等,诚然它们的存在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然而难道它们对人类的影响都是好的吗?同理,在现代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便利情况下,难道他的影响对我们大学生都是好的吗?
二、生活方式病
世界卫生组织(WTO)庄严地向世界宣称:“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全世界的头号杀手”,“21世纪对人类的更大威胁是什么?是瘟疫?是癌症?是核武器扩散?是艾滋病?都不是!21世纪对人类更大的威胁是生活方式病!”WTO严峻的“广而告之”:“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死亡原因大致相同,都是生活方式病。”以上是世卫组织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段评价,看到这些你可能会觉得荒谬可笑,也许你会宁可相信更大威胁是瘟疫艾滋什么的,区区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卫生、娱乐、作息等)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其实看似不起眼的生活方式确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健康,如果说其他因素的影响是直接的偶然的,那么它的影响则是根本的
1、被忽视的早餐
进入大学后有很多感慨,比如经常见到有很多学生由于睡懒觉而耽误吃早饭。他们会买几个火烧,亦或是干脆空着肚子去上课。但他们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点点疏忽带来何种后果。众所周知上午是繁忙的,为满足机体需求,早餐应尽量选择既能提供富含蛋白质又能提供适量热量的食物。如果选择不吃早饭或马马虎虎应付一下,不仅导致精力不旺盛,听课效率不高,而且会对一天之内的营养平衡产生影响。长此以往,人的营养供给会产生缺陷,对健康造成伤害。
2、垃圾食品
大学生乐于尝试新的事物,来自西方的垃圾食品和现代社会其它食品如方便面等自然当仁不让。其实它们所含的营养并不多。例如快餐含有的热量(有的还含有对人类有害的添加剂)非常之高,长期食用,不仅会导致人摄入热量过多,容易发胖,而且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健康。更有甚者,有人竟用它们来代替主餐,这自然是非常不可取的。
3、疯狂的宴饮
另外今天社会上的喝酒吸烟之风早已弥漫于校园之中,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同学聚于饭店之中举杯痛饮,从白酒到啤酒,不一而足;还有些同学模仿社会上的人抽烟,装出一副成熟的样子。其实这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恐怕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胃吸烟伤肺吧。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此时他们似乎跟乐于去尝试山珍海味,而忽略了传统的青菜之类的,这导致他们营养不均,容易产生肥胖。有些人甚至患上了高血脂等富贵病。
三)、现代作息制度
现代生活的一个巨大变化便是作息制度的改变??夜生活的丰富。
1、灯红酒绿的夜晚
通宵经营的网吧、歌舞厅,电视机上名目繁多的午夜频道,各种各样的演唱会,人山人海的城市广场,摩肩接踵的大型购物中心,都市璀璨的灯火,充斥着山珍海味的酒店……这一切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但也带来许多问题,人们因为夜间活动的繁多而选择了熬夜,这一点在大学生身上展现无遗。如今大学生上通宵,进舞厅跳舞,晚上参加聚会已经司空见惯。夜间过度的放纵与精力消耗带来的是白天的萎靡不振。假若熬夜第二天极可能懒床,懒床带来的后果便是不吃早饭,进而导致上午无心听课,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恶劣影响。从现在来看这种趋势呈上升态势。
2、开夜车
大学里流行考前突击,有些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挑灯夜战;也有些同学为了准备考研或应付其他考试也选择成为一只夜猫子。精神固然可佳,但殊不知这会导致白天的效率急剧下降,更不用说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坚持一个良好的作息制度,早起早睡顺应了生物钟的运转规律,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生物钟,晚睡晚起则其相反作用。良好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基石。“早睡早起身体好”是我国人民一贯的信条,凡健康者都有一个好的睡眠。
四、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当然现代生活不仅只包括以上三个部分,还包括娱乐、卫生之类的,其中对大学生有害的部分仍为数甚多。有些同学由于不能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彻底倒向现代生活方式,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甚至患上了许多老年病。这不得不令我们警醒。现代生活方式是一个大熔炉,作为有高级知识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辨别里面的糟粕与精华;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有健康的体魄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希望广大大学生吸取现代生活方式中好的部分,创建一个适合自己的优越的生活方式,不要让生活方式病危害我们的健康。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容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左右,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左右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摘 要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容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非常重要作用。高校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政策指导、自我调适、增强自信心等教育 *** ,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YANG Yuxia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At the college level,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mental tremendous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prone to man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future career colleg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policy guidance, self-adjustment, enhance self-confidence and other educational methods,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tudent worker
0 引言
如何指导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基础、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高校新形势的发展,是高等学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使他们健康成长。通过政策指导、提高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的心理指导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来解决学生困惑,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1 孤独自闭
根据心理问题轻重程度的不同,学生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心理困扰型、心理障碍型和心理疾病型。其中心理困扰型比较普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暂的焦虑、一时的烦恼等不良情绪,没有构成可辨认的临床综合症,一般通过自我调适可以得到解决。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中占有一定比例,主要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在高中时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进入大学后优势不在,感觉多方面都落在别人后边。还有同学关系,家庭贫困等现实问题,使得这些学生长期处于自卑的阴影里,甚至觉得是一种打击。由于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对一些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是一种打击,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没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也没有家长、学校老师的心理指导,会使他们感到孤独,长期的孤独有可能形成自闭症。
1.2 痴迷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文化娱乐休闲活动越来越丰富,特别是信息资源共享进入了 *** 化时代。然而, *** 带给人们便利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长时间迷恋 *** 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像 *** 毒品一样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的大学生自制力差,同时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精力充沛,另一方面, *** 空间是一个既开放又隐蔽的区域,就是说谁都可以随意进入,而互相之间又不直接接触,这样一个自由空间,有一种自娱自乐的 *** ,长期痴迷 *** 最终形成了网瘾。
1.3 前途迷惑
大学生在从高中进入大学初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为以后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因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中学截然不同,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有老师在,大部分课外时间需要自我安排管理,这种变化使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在高中学习时期,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有高考的压力,也有来自社会、家庭、同学之间的压力,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大学,进入大学后,觉得思想上可以放松,从主观上降低了积极向上的信心,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刻苦钻研,知识创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的就业问题很难解决,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毕业的学生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是非常难的,在这个时期,毕业生又为如何选择工作而感到迷茫。
2 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1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大学新生开始
大学新生刚从高中进入高等学校,因教学模式及学习环境有较大的差别,一些学生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长时间形成心理困扰。青少年心理问题有累积性和多重性,即不同时期可以产生不同的问题并且可能累加,因此,大学新生最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根本特点是自我适应性较差,学校要在新生的课程设置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这一类型的课程,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2 戒除网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痴迷 *** 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因为 *** 的魅力和社会、学校、家长的监督管理引导不完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学校内部和学校周边开设网吧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提供了许多不健康的游戏等,这种环境使得部分学生上网成瘾,影响在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学校应当加强管理,严格管理校内的 *** 场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利用 *** 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
另一方面,学校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指导学生干部,成立各种社团组织,比如书法、美术、体操、音乐社团,使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加入社团组织,使他们在课余时间展示个人特长,远离 *** 游戏,丰富课余生活。
2.3 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指导能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靠主观自我调适,客观要由学校心理咨询服务部门、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来指导,因此,要提高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指导能力。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一般都较年轻,基本和在校学生年龄相差无几,年轻的老师工作精力充沛,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然而这些老师也是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他们由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素质。身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同时要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力。
2.4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其形成完美和谐的人格。积极心理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使人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全面地认知自我、实现自我、健康成长。
3 结语
大学生活中,虽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学业方面、人际关系和健康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可忽视,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自身的重视。通过学生自身的自我调适、学校的教育、家长的引导,共同完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在校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新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 周春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J].江苏高教,2011.1(5).
[3] 段茹宏.大学生分级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4] 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 童林,李霞.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
[6] 尚保安.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左右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现状研究,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3000字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现状研究,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二是关于大学生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的压力,父母老师的压力,以及以后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如同大山一样压在他们的身上,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现在许多调查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在最普遍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在一入大学就面临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在高中时,他们的学习是紧张的,严密的,老师的管理也是严格的。但是到了大学,他们一下来到这个宽松的环境下,没有了紧张的学习和老师的监督,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学习上,一下就会松懈。但是他们同时又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他们一方面在思想上告诫自己,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却又不断地放纵自己,这两方面的矛盾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从而也产生了心理问题。
2.同伴因素
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一群有着新鲜感的同学。一部分大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同伴关系中去,但是另外一部分同学却不知如何与其相处,导致了他们人际关系的滞后。导致他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么是回避心理,要不就是仇恨心理。
3.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也是导致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处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之下长大,没有遇到过挫折。受挫能力很差,当他们进入到大学之后,独立的环境,让他们感到紧张。不管与老师的相处或者是与同学的相处,只要他们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漠或者是不重视,这些都会让他们倍感挫折和失望。甚至这样的情况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实这些归结起来,都是他们人格里面脆弱和敏感的部分。
4.学校因素
如今的高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是及其少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完全的在高校教育中普及,没有专门的咨询机构。由于学生的人数很多,所以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师资力量也很薄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去何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堆积在心里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适应问题
刚入大学的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和独立的环境。集体生活的不适应首先表现在生理上的不适应,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上的逃避或者厌恶心理,有些甚至会导致很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2.学业问题
表现为(1)对此专业学习的迷惑(2)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导致的厌恶心理。(2)在学习上的失败,导致的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
3.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导致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长期导致下去,就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孤僻。
4.情感问题
爱情在大学期间是美好的,是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但刚入大学的学生,爱情价值观还不成熟,经常会做一些冲动的事情,特别是在失恋之后,往往很难从失恋当中走出来。导致每天萎靡不振,有些甚至会导致抑郁症,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杀的倾向和自杀的行为。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1.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根据大学生相关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年级间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开设一些课程进行疏导和教育。比如可以开设一些面对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或者是关于心理健康意义等的课程。这些都是需要加强师资来开展的。同时,学校还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讲关于如何正确看待情感和人际关系等的讲座。让学生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去认识这些问题。
2.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积极的参加文体活动,会使大学生从孤僻和自卑当中走出来。文体活动自古以来就有增强人的自信,自尊和消除烦恼的作用。通过运动,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 *** 用,提高脑细胞的耐久能力,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映速度等都得以提高。同样参加文体活动,也会使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会加强与同学的关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开设咨询机构
学校应该专门开设心理咨询的机构,并且鼓励学生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让他们不要去羞于表达自己的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且积极的去解决它。
4. 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
大学生想要做到真正的心理健康,就不得不去完善自己的人格。要让自己真正的健康,除了依靠外在的帮助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调节。在大学期间,可以去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并且认清自己,了解现实,既要有理想的追求,又要脚踏实地。可以去学习主动与人交往,并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失败的事情。让自己能够在挫折中越挫越勇。
四、总结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大学期间,学生面临着非常多的矛盾,这包括自身的矛盾,学校的矛盾以及家庭教育的矛盾。这些矛盾又影响到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这些归结起来有各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需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各方的努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过的自由,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发展,多去和他们沟通。要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帮组他们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让他们能够健康的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3000字
关于实施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如何将健康之一思想渗透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 *** 的优化。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实施健康教育。
【关键词】优化设计 教学 *** 主体参与 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有了明显增长。但生活条件的优越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反映在体育课上,就表现为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明显下降,缺乏抗挫折能力、意志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是指身体、精神上的完善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包括社交、感情、精神及心灵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学校体育教育进行思考,试图通过对教学 *** 的优化,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人的主体存在于三个层面:精神层面、需要层面、活动层面。其中活动发生的机制是:主体—参与—活动一习惯形成。参与是主体与行动之间的一个中项,是活动产生的前提,更是形成习惯的基础。因此,在教学 *** 的优化过程中,应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着力点,以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为重点,从而让体育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今后生活的自觉行动。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对自己抱积极看法是赋予一个人应付生活的巨大有利条件,它是巨大的个人力量的基础。这种对自身的积极认识取决于主体在体育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取决于主体对自我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许多学生因为自己学习不好,总觉得在班上没有地位,学习主动性也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只有体育骨干围着教师转”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此,可创设诸多岗位,如领操员、裁判员、临时教练员、播音员等,安排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上岗,不断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对于体育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让他们多在服务型岗位上工作,然后逐渐完成向技术型岗位的转移;对于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就让他们承担技术示范、指导的任务,再向服务型岗位上转移。通过这种合理安排岗位的 *** ,可大大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具体说来,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以自由为条件,诱导学生的主体参与。个体参与活动可以分为必需的活动和自由的活动两类。必需的活动是在心理抗拒的心情下进行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自由的活动是凭自己的兴趣,自主进行的,对活动常常是乐此不疲,可以达到“忘我”的地步。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自由的活动。当然,这里的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指导。让学生自由活动的主要措施有:
1 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首先,教师应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其次,教师应认识到“自主时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最后,教师应认识到多给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而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形成技能,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2 弹性化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对于技术不错的学生,教学内容太简单,会影响他们的参与热情;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学内容太难,也会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区别对待,设计弹性化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自主选择。
(二)以兴趣为契机,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兴趣是学生探求客观事物的认知倾向,是锻炼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以使锻炼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过程中,一方面,应优化教学内容和 *** ,例如,开设选修课,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中,甚至在多次选择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确定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应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和一定时间的练习所能够达到的。应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并加以引导和鼓励,运用正确的评价。给予具体的帮助,丰富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优化教学设计,培养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动机,提供学生满足产生需要的 *** ,以及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都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优化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包括场地与器材设置,教师的仪表、姿态、情绪、班级的规模及同学间人际关系、课堂教学氛围等。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潜在性,若设计和运用得好,往往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情感激发。情感激发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就是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激发学习动机,发展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能力。具体到体育教学中,就应做到:之一,体育教学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第二,教师应从情感教学的角度人手进行组织教学;第三,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教学关系。
(三)语言激励。语言激励主要是教师由口头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是一种即时性的教学反馈。教师语言应以肯定、表扬性的词句为宜。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促进情感交流,保持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种肯定评价,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催化作用。
(四)快乐体验。课堂快乐的源泉是体育,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失败后战胜困难、技能提高的喜悦感以及运动时的愉悦感和运动后的轻松、舒适感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快乐既蕴含在体育教学之中,是内在的,又是客观具体体验得到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不同运动所具有的乐趣,强调多种多样的成功体验,用“快乐”吸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体育教学带动课外体育活动,促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发、能动的活动,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综上所述,新形势 *** 育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人手,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他们健康愉快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