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日常教育 >> 正文 提交收录

儿科医生鲍秀兰吃糖果(儿科鲍秀兰医生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2年10月12日 01:10:29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与儿科医生高效沟通?

如何高效的带宝宝看病?当宝宝需要看医生时,知道如何有效和医生沟通,如何让宝宝配合医生检查,更高效的看病。

1、预约挂号,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要确定准备去的医院有没有儿科和儿科病房:目前一些医院是没有儿科的,有的医院有儿科门诊却没有儿科病房,有的医院儿科白天看诊,晚上不看诊,家长都要了解清楚,以免白跑一趟。另家长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医院,这样看病流程会顺利很多。

提前预约或挂号:现在很多医院都开通了 *** 预约或 *** 预约,家长可以提前预约好医生,有时一些医生的号很难预约,就更要提前做准备预约;有的医院需要挂号,那家长更好提前挂号或托距离就诊医院近的亲戚朋友挂个号;以免没有预约或挂号到医院后医生不接诊。但如果宝宝病情危急,就尽快去医院,一般的医院会有绿色通道,医生也会根据宝宝情况紧急处理。

根据宝宝的表现和家长需要医生解决的问题预约相应的医生,目前儿童专科医院是分科的,家长可根据宝宝的症状选择相应的科室,如果宝宝咳嗽可以看儿童呼吸科,如儿童抽搐可看儿科神经科,当然有些医院的儿科是不分科的,家长也就更要注意,有时儿童眼睛问题要看专门的眼科,皮肤问题要看皮肤科,如果科室选错的医生也看不了,又要重新挂号。

选择儿科医生:可以从邻居,同事,同学中打听下有没有推荐的儿科医生,医生的口碑如何?选择的儿科医生要具备亲和力,很好专业能力和切实有效力,当然有时候家长也很难了解医生的具体情况。

2、携带宝宝看病的用品

多带1套衣服以备不时之需,另备尿不湿,毯子。

小的宝宝要准备好奶瓶,奶粉,大的宝宝要带一些吃和喝的。

可带一些宝宝平时玩的玩具或用品。

宝宝的病历,之前做过的检查,比如胸片,血常规;宝宝目前正在用的药物,保健手册,预防接种手册,保险。

发烧的宝宝家长更好自带退烧药。

3、如何让宝宝配合医生检查

给医生检查之前更好让宝宝吃饱,免得宝宝检查过程中由于饥饿而哭吵。

尽量给宝宝穿宽松的,有扣子的衣服,以方便医生的检查。

平时可让宝宝看一些有关检查身体的图书或视频。

角色扮演,情景预习,提前告诉宝宝医生会看宝宝的嘴巴,宝宝怎样张嘴配合,也可买一套医生玩具,和宝宝玩下医生看病的游戏。

适当的奖励一下宝宝,比如告诉宝宝,如果配合医生检查可以奖励买玩具或好吃的。

医生检查宝宝的时家长也要放松,尽量表现的平和,宝宝会感受的家长的紧张。

可以让对宝宝说让医生先看看爸爸妈妈,然后再看宝宝;也可以带一些公仔或其它洋娃娃来配合医生检查,医生先检查完公仔后再检查宝宝。

宝宝很紧张时可以抱起宝宝。

平时不要用“医生或护士打针”来吓唬宝宝。

4、如何和医生有效沟通

给医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让最清楚宝宝病情的家长同医生沟通,宝宝病情要表述清楚,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发烧,体温的变化,吃退烧药的情况,以及有没有其它的伴随症状;宝宝精神,睡眠,胃口,大小便的情况;遗传病史,比如蚕豆病;过敏史;有无接触过生病的人。

提前做好功课,把想要问医生的问题按重要的顺序记录下来,以免看完医生才想起来有些问题没有问。

主动把宝宝之前看病的记录整理好交给接诊医生参考,如有在用药把宝宝目前所用的药拿给医生看。

皮疹,大便,咳嗽,呼吸的情况可以拍成视频给医生看,更直观。

不要喧宾夺主,比如“我觉得宝宝是肺炎”,宝宝病情由医生判断。

5、医生会做什么

询问宝宝生病的整个过程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给宝宝做体格检查,比如听诊。

根据宝宝病史和体格检查开出相应的检查,比如血常规、尿培养、胸片等。

根据宝宝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得出宝宝疾病最初诊断。

根据最初的诊断确定治疗方案,住院、输液、吃药、雾化。

确定复诊的方案及开出复诊时所需的检查。

6、家长如何配合医生的治疗

认真听医生的诊疗建议,并问医生什么情况下宝宝需要复诊或何时复诊,不明白的及时再问。

取药时要弄清楚所有药的使用 *** 和用量,如不明白及时的问药师或医生。

按医生的医嘱给宝宝实施治疗方案,用药、雾化。

医生和家长是合作的关系,医生给出宝宝诊疗方案,家长合作的执行医生的方案;家长和宝宝是依从的关系,家长要让宝宝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比如开出的药要给宝宝吃,开出的雾化药给宝宝做。

7、如何让宝宝配合吃药?

做下伪装,如果可以把药物放入宝宝喜欢吃的食物中,或药物中加些糖或果汁。

在吃药之前给宝宝吃些冰的东西,比如冰激凌或喝杯酸奶,可以麻痹一下舌头,然后再给宝宝吃药。

用勺子,注射器或滴管喂药。

尽量不要欺骗宝宝,比如告诉宝宝“你吃的不是药,是糖”,可能之一次能欺骗成功,但一般别想再成功欺骗第二次。

8、如何评价治疗效果?

治疗后宝宝的症状改善情况,比如发烧有没有退,咳嗽有无减少,腹泻的改善情况等。

家长最容易观察的宝宝精神和胃口的改善情况,精神的好转很关键。

9、治疗效果不好怎么办?

家长要知道很多疾病的恢复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比如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会持续3至5天,感冒症状一般会持续2周左右,腹泻一般会持续1周左右。

找医生复诊:复诊时更好找回宝宝的首诊医生,尽量不要一直给孩子换医生,认为医生一次没看好,就认为这个医生不行,马上换医生看,如此下去,每次给孩子看的医生都是初诊,而这个医生都要从新诊断和治疗。如果找回初诊的医生,因初诊时看过宝宝,治疗效果不好时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医生也会觉得家长十分信任他,会更加用心的给宝宝看病。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变化更换诊疗方案,如认为门诊治疗效果不好时会要求宝宝住院治疗。

10、家长和医生意见有冲突怎么办?

首先要相信大部分医生都想医治好自己的病人,这点和家长希望宝宝疾病尽快好转是一样的,目前很多医生都会在意自己的口碑,家长选择医生后就给医生充分的信任,如果选择医生时都不信任,那诊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不如不看。

和医生的意见的冲突可以是育儿理念的冲突,但不是诊疗上的冲突,因医生才是专业人士。医生负责诊疗方案,家长负责护理宝宝和执行医生的诊疗方案。

11、家人之间意见冲突怎么办?

带宝宝看病时,宝宝父母之间,父母与家中老人之间有时会有意见方面的冲突,目前尤其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对宝宝看病的冲突还是很多的。

其实家中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想宝宝的疾病得到合适的诊疗后尽快恢复,那就尽量不要争吵,更不要在医生诊室就大吵起来,因为不但会影响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影响医生对宝宝的诊疗。

作者:张亚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治医师

内容来自: 宝宝知道App用户 $儿科鲍秀兰$

宝宝多练习爬行能够锻炼智力,这是真的吗?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凡事都需要家长细心的照顾,家长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宝宝一点点长大,心里的喜悦足以冲刷掉那份辛苦。

而在这几个大运动里面,爬行,应该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了,因为好多宝宝会坐着之后,越过了爬,直接就可以站立行走了。

面对这种情况时,家长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会走可比会爬重要多了,甚至好多家长会觉得爬行反而是不利于宝宝成长的,甚至会刻意去阻止宝宝爬行。

玉琳的宝宝才7个多月大,是个很可爱的女宝,有了女儿之后,玉琳就专心在家照顾宝宝,很是认同科学喂养的方式,不管喂奶,辅食还是做大运动训练都严格按照网上育儿专家说的做。

但是唯独训练宝宝爬行这件事,她不太认同,因为她觉得宝宝那么小,还在出牙的口欲期,爬行的过程中不仅容易弄脏了小手,万一自己没看住,宝宝吃了脏脏的小手岂不是会生病?

再说,宝宝的膝盖还需要保护,总是爬行,玉琳也怕伤害了宝宝的膝盖,会引起腿疼。看到玉琳这样的做法,身为儿科医生的闺蜜给出了建议,她告诉玉琳让宝宝多爬一爬,其实好处有太多了,甚至还能让娃变聪明,因为爬行的动作会 *** 大脑的发育。

爬行对宝宝来说都有哪些好处?

儿科医生鲍秀兰认为,一些家长制止宝宝爬行的行为其实不仅不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健康发育,反而会带来一些阻碍。

宝宝的身体在发育,这个期间如果进行适当的爬行练习,会让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因为爬行的过程中需要动用宝宝的手部,腕部,胳膊,腰,腿部等等,几乎全身的力量都在被调用。而且在宝宝向前,或者向着喜欢的玩具爬行的时候,需要用眼睛去捕捉目标,这也对宝宝的视力发育有帮助。

当家长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引导孩子向其爬过去时,孩子逐渐就会形成对空间和方向感的掌控,这也更利于宝宝智力的发育。

好处既然这么多,有些家长可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训练宝宝爬行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训练宝宝爬行?

1.“稳步”进行训练

有些家长会心急,总想要宝宝爬就要马上爬得又快又稳,这无疑是在难为宝宝,因为宝宝爬行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也是有步骤的。一把来说,宝宝刚开始会爬的时候是贴在地面上向前“匍匐前进”的,因为此时宝宝的臂力还没那么强,不足以支撑自己的身体,只会用脚趾和手部来让自己一点点往前蹭。

而到了8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的肌肉力量大幅提高,会用臂力支撑起身体,懂得用膝盖和手掌来让自己相互配合爬向前方。这个规律家长要掌握,要有耐心地按部就班地训练宝宝。

2.多鼓励宝宝

不要以为宝宝不会说话就没必要说,其实家长的赞美和鼓励的话都是可以通过语气和表情传达给宝宝的。所以当看到宝宝有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鼓励宝宝,宝宝看到家长兴奋的表情,也会对爬行这件事产生更浓的兴趣。

同时,家长也可以用宝宝喜欢的一些小玩具当成是爬行的目的地,鼓励宝宝爬到玩具所在的位置,然后当宝宝完成后抱抱以示奖励,也能让宝宝产生愉悦的感受。

3.保证宝宝爬行的安全性

一些家长觉得地上脏,所以只是让宝宝在软软的床上爬一会就算了,这样的训练其实反倒不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因为太软的床对支撑宝宝的身体没有帮助,而且面积过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家长可以在地上铺一块爬行垫,清理好宝宝爬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物,这样宝宝就能爬得更安全了。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这样才能用更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具有更强的能力。

一岁半的宝宝可以喝旺仔牛奶吗?

我家小猪快满一岁,最近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能不能给他喝牛奶。于是我查过了很多相关资料,发现不管是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世界卫生组织,都说宝宝在1岁之后是可以喝牛奶的。只是因为幼儿每天所需要的卡路里来自脂肪,所以两岁以下的儿童应喝全脂牛奶。那么如何牛奶该怎么选呢,孩子又该怎么喝?

1-2岁宝宝的牛奶怎么选?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牛奶,像有一些是奶饮料、有的是纯牛奶、有的是酸奶、鲜奶…种类繁多。那种才是宝宝可以喝的呢?

1.常见牛奶的分类

鲜奶:是从牛体挤出后 24 小时内的奶,也就是生牛奶,没有经过杀菌,是不能给宝宝喝的。

鲜牛奶:是低温杀菌的巴氏奶,巴氏奶必须冷藏保存,而且不能保存太长时间。

纯牛奶:是超高温灭菌的常温奶,通常就是超市里所卖的纯牛奶,有的是全脂牛奶,有的是低脂牛奶。像小猪妈在怀孕时所喝的牛奶就是低脂牛奶。但是1~2岁的孩子要比儿童和成年人需要更多的脂肪,所以一定要选择全脂牛奶。是否是全脂牛奶,可以在包装上看到。

2.全脂牛奶那么多,那种更好?

就算是牛奶,也会分很多种类。我们在购买的时候只需要看它的配料表就行了。

看配料:全脂牛奶的配料表里面只有一个叫生牛乳。绝对没有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任何添加剂和水,如果有其他的就是乳饮料,配料表越长表示添加剂越多。

看成分:对于孩子来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要看就这些营养物质的含量。 根据儿科医生鲍秀兰的推荐: ①蛋白质:纯奶应是蛋白质含量 ≥ 2.9 克 / 100 ml,所以蛋白质低于 2.9 克的就不属于“真牛奶”,就不要选择。②碳水化合物含量:牛奶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乳糖,含量在 5 左右是正常的。 两种成分同时满足即为好的牛奶。

综上,选择一款合适的全脂牛奶,主要看它的配料表,配料表越简单越好,其中蛋白质 ≥ 2.9 ,碳水化合物 6 的都是不错的牛奶。

如何给1-2岁的孩子喝牛奶?

1.每天喝多少?

一岁的宝宝每天要喝奶500ml,可以分为早晚两次喝。最多奶量不要超过946ml,超过这个量,会导致宝宝摄入的热量太多,同时也降低了宝宝对其他食物的食欲。

宝宝刚开始接受牛奶时,要逐渐增加,慢慢让孩子接受。比如刚开始让宝宝喝1/4杯,到1/2杯,再完全接受牛奶。

2.怎么喝?

方式:一岁以后的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部分孩子在7个月时就可以熟练使用吸管杯。不管之前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当宝宝喝牛奶时,用杯子喝或者吸管喝。

温度:由于之前喝的配方奶或是母乳都是有温度的,所以一开始牛奶可以给宝宝适当加热,然后逐渐降低温度,直到宝宝习惯常温,最后过渡到孩子可以喝刚冰箱里拿出来的牛奶。

3.什么时间喝?

一岁以后的宝宝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在此之前大部分宝宝依然在睡前有一次奶,在给宝宝喝牛奶后,建议把喂奶的时间逐渐提前给到晚餐,而不是睡前。让宝宝在吃奶后,适当休息一会再睡觉。

4.注意事项

注意营养均衡: 宝宝的辅食要等到18个月以后才结束,之后奶才为辅。在添加辅食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各种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坚果等都可以让宝宝尝试。

注意管理食品:要让孩子吃得平衡,不要让孩子喜欢吃饭不喜欢喝牛奶,或者只喝牛奶不喜欢吃饭。

如果宝宝不接受牛奶:可以加一点有颜色的果汁,逐渐让宝宝适应,但要慢慢的减少添加量,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性。

是否添加牛奶,主要是看宝宝能否接受。观察宝宝在喝了牛奶后是否有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如果宝宝自身能够接受,那么就可以给宝宝喝牛奶啦!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肌张力高?

给他做 *** ,也不肯。就抵抗,用劲很大,竖抱从来不趴肩膀上,就挺着。

经验之谈(宝妈1):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宝宝一两个月体检时,医生会给宝宝撑开下大腿,做下张开手臂的动作,我女儿不配合,还抵抗!所以之一次去体检就被说肌张力偏高,建议做什么核磁共振之类,我的心一揪,不过没带她检查,因为周围人都说儿科医生容易夸大其词!

三个月前体检,医生试着帮她翻身,她没有任何想翻身的意识!医生说还是高,你们要不要做康复啊?我觉得再观察下吧,每个孩子进度不同,我听说很多六个月才翻身呢!

我回家后经常带她做被动操,引导她翻身,但是她真的一点都不想翻身,甚至侧身意识都是偶尔才有,我真的越来越紧张了。六个月前体检医生做了综合评估,大运动精细运动都落后,我开始焦虑。

终于带女儿做了核磁共振,还好结果正常,至少脑发育正常,只是落后了。所以我预约了康复指导,神经康复科医生说我们只是大腿偏紧,还有足背有点紧张,所以教我们做曲腿运动和足背 *** 。我和婆婆在家经常帮她做,因为这些动作比普通动作强度大,刚开始她很抵触,我们得两个人配合,后面她慢慢配合了,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

女儿在八个月翻身了,过了几天会坐了,十一个月扶站,一岁三个月会走,她一直比别人慢,但是都自己赶上来了,也算在正常可接受范围。

这个过程让我这个玻璃心妈妈承受了太多,只有同样经历的人才懂,因为 *** 的发达还有医生过度治疗很多妈妈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后面我请教了很多医院医生,包括我们认识的妈妈在线问诊过儿科专业医生鲍秀兰老师,真正解开了心中疑惑,这里列出来希望能帮助更多人:

1、什么是肌张力高?

简单说就是孩子肌肉活动异常紧张紧绷,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有些孩子在医院不配合,或者只是不喜欢做被动操,这都不能作为判断依据。还有些妈妈自己说宝宝飞机手、剪刀脚、背后弓就认为肌张力高,其实这几个动作现在都不作为判断依据了。

2、怎么样可以排除我的孩子是不是肌张力高?首先,如果不是高龄产妇,生产过程正常无出现缺氧,母亲怀孕没有接触过特别的药物(具体要咨询医生,我自己没有吃过任何药不清楚),孩子大脑检查没有发现病变,就不太可能是肌张力高。

小月龄特别是三个月前因为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可能会有类似于肌张力高的表现,如果随着孩子长大,症状减缓甚至消失,都不认为是真的肌张力高的。

还有个最直接的依据,看孩子大运动表现!科学证明了(不是我总结的!)肌张力高的孩子是不可能大运动完全正常的!一般抬头最晚是六个月,翻身最晚是六七个月,坐是八个月半。这几个你可以参考自己的宝宝。

3、肌张力高会不会是脑瘫?

如果你自己 *** 查,肯定会跟这个词联系起来。但是基本都是自己瞎想,真的担心就带孩子做检查,脑瘫是可以查出来的。不要学我当初天天看着孩子哭了。。脑瘫肯定肌张力高,但肌张力高不能判断为脑瘫!

4、肌张力高会对自己好么?需要治疗么?

一般来说,大多数肌张力高的人随着年龄都会消失改善。但是如果宝宝出生缺氧或者早产建议还是适当干预。另外可以找专业医院测评决定是否需要配合康复疗程。专业的干预,总是会比较快的,如果你们去做康复治疗不会很麻烦,建议可以预约就去。刚开始可能需要每天或者隔天去,一般一个疗程至少一个月。

经验之谈(宝妈2):

我家宝宝以前给她做被动操都很享受的,3个月多的时候做着做着就不乐意了。胳膊掰不动了,

腿也掰不动了,说得有点夸张,但就是明显感觉出做动作的时候,宝宝在跟你对着干,我就怀疑是不是肌张力高。

网上有好多判断 *** ,我还真一个个对比过。最有名的就是那个看宝宝两腿能长到多少度角,但是好难判断啊。首先网上各种专家说的角度有好几个版本,可是稍微使点劲宝宝两腿也能长到那么大,不知道大人到底要不要使劲。

还有的说头往后仰就是肌肉张力高。我家宝宝侧着睡的时候头就经常往后仰,可小孩儿睡觉什么想不到的姿势都有。3个月以前竖着抱的时候也会往后仰,我感觉那会儿脖子是没劲儿,所以仰头这个也很难判断。

我妈每次抱着他腋下放腿上虚站,她都爱答不理直直地站着,也有说这样就是肌张力高的。可我每次这样抱她,她就会撒欢蹬着跳,你说这到底是还是不是?

还有好多好多判断 *** ,什么趴着的时候飞机手飞机脚,洗澡的时候全身僵硬我想说,真的别自己在这判断了,你一旦怀疑宝宝有这个毛病,你就会怎么看都不顺眼,这些判断全都能对号入座。

后来我们去体检,医生主要仔细看了三个地方:两腿夹角、大腿和小腿后面的夹角,脚背和腿的夹角。医生动作很麻利的,手法完全跟我在家做得不一样,咱们自己操作的时候老觉得宝宝那么小,根本就不敢下手,测得也不准呀。医生看完跟我说没事的宝宝不爱做被动操,大概是因为做腻了,她不爱做就逗着玩点别的吧。

再后来定期去做着体检,宝宝也会翻身会坐会爬了,这些动作都会了就更不用担心了。

最后再啰嗦一点,这几年好多人,包括我自己,对肌张力高特别紧张就是因为害怕宝宝是脑瘫。通过我自己看资料问医生,其实脑瘫真的很少见的,特别是正常足月出生,脑没受过损伤的,一般都不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先去问医生,别把自己吓到啦。

经验之谈(宝妈3):

据说孕期反应强,孕吐严重的产妇,新生儿肌张力出现问题的几率会高一些。不过,大部分宝宝出生时,神经中枢发育并不完善,都会或多或少有些“肌张力高”的表现,像是肌肉僵硬,爱打挺之类的。

像是我家宝宝,大动作发育也要稍微晚一点,因为他是早产儿,所以我一度也担心会不会有发育问题。从他月子期间就练习趴做排气操、被动操等,按道理说,多趴的孩子翻身应该会早,不过我家宝宝直到四个月也没有翻身迹象,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玻璃心比较严重。

好在我们这边体检医生比较负责,给宝宝体检的时候,我问了很多问题,她态度很好,反复跟我强调一点,只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像是缺氧之类的情况,宝宝一般都没事,只是大动作发育稍晚,不要太担心。而且既然查体也没啥事,就没必要再做检查。现在想想也真是很感谢她。

宝宝肌张力高的表现:

1、手经常呈握拳状,拇指内扣,小手不易张开。

2、牵拉婴儿的四肢时,很难拉开或活动,如拉动手臂前伸、上举均困难或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难。

3、脚腕经常呈内扣状,换尿布的时候双腿打开的幅度小。脚趾下扣,呈剪刀状。手扶婴儿站立硬的平面,脚一直内扣和脚尖着地。

4、触摸腿肌肉,往往大腿小腿肌肉生长粗细不均匀,肌肉较硬。

5、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接触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6、肌张力高的宝宝情绪比较敏感,爱哭闹不好哄,入睡困难。

宝妈不要看到自家宝宝有以上的某个症状,就怀疑宝宝是不是肌张力高,这个需要由专业医生来评估的,所以不要盲目地担心。就像我家宝宝情绪就很敏感,从小是个睡渣,但是他很健康。

如果宝宝真的被确诊为肌张力高,应该及早进行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般会康复得不错。

经验之谈(宝妈4):

肌肉张力其实就是肌肉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用来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肌张力异常能导致宝宝姿势及运动异常。像我们比较容易观察到的是:换尿布时宝宝腿不能分开,尖足,两只手不能对到一起,下肢呈剪刀状。

之前带娃体检,迈步时双腿交叉,医生说是剪刀腿,让做康复治疗,后来回家给宝宝 *** 、做操,下肢活动也没异常。我又带他去另外一家医院检查正常了,估计是之前医生过度治疗了吧!我家宝宝可能属于比较敏感,儿科医生检查时肌张力高,放松下来肌张力不高。

另外医生检查的肌张力是被动肌张力,主要通过内收肌角、胭窝角、足背屈角的大小来判断,如果宝妈家的宝宝也是敏感型,并不一定就是肌张力高。

通常孩子刚生下来,屈肌张力较高,三四个月以后逐渐下降。给宝宝做操,宝宝不舒服不配合时,肌张力也高,但是放松下来就不高,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肌张力高。

判断宝宝肌张力是否高,除了看角度外,还要看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如果宝宝运动发育正常,比如宝宝已经会翻身、坐、爬行等,大可不必担心宝宝肌张力是否有问题。如果宝宝是正常足月出生,没有脑病变,一般不会发生脑瘫,无需担心肌张力高。

特别补充一点,如果宝宝翻身很好,也可以坐了,甚者有的大运动发育比同龄宝宝超前,扣上肌张力高的帽子是没有必要的。我家宝宝八个月才学会翻身,没带娃去做康复,更没上网去查吓唬自己,除了翻身其它大运动发育也没落后,所以某些运动发育落后,也未必是肌张力问题。像我家娃纯属于肉多翻身难真正是病态肌张力高的宝宝不会运动发展正常,有时在家自测也未必准。